天天百科

健康大讲堂(二):运动是良医——如何正确合理运动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慢性防治离不开合理的运动,“运动是良医”这个观点也早已得到大量科研论证,那么怎样的运动才能称之为良医?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合理运动方案来进行的运动,不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患有各种病的特殊人群都应按照合理运动方案来进行运动,而这个运动方案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运动处方。尤其对于特殊人群,运动处方可以明确目标,对个体的身体素质和疾病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对运动中的心血管反应进行观察。在运动过程中,还要进行严格的医务监督,定期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查,根据患者健康状态及时做出改变。运动处方的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能量消耗目标和注意事项等。另外,对于没有个性化运动处方指导的患者,运动时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我国专家提出运动建议。

建议如下:对5至17岁年龄组(儿童和青少年),建议每天累计至少有60分钟中等到较高强度体力活动;60分钟以上的体力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运动方式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应进行3次较大强度体力活动,并合理进行抗阻训练。对18至64岁人群,建议每周至少累计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的中等以上强度有氧运动,或中等和较高强度两种运动组合进行;有氧运动应该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可增加有氧运动,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钟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或中等和较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强壮肌肉活动。对65岁以上年龄组(老年人),基本建议与18至64岁年龄相同。增加的内容是:建议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提高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专项训练;因健康状况不能达到所建议的身体活动水平的老年人,应尽可能的在能力和条件均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进行体力活动。从以上建议中可以看出,中等强度运动是普遍认为可以产生最大健康效益的运动强度,因为有许多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强度过低可能较难引起机体产生生理变化,而运动强度过高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如何判断自己的运动达到中等强度呢?主要可以从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来判断。主观感觉为稍稍有点累、可以交谈;客观表现为心跳、呼吸增加,略有点喘,微有汗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方法是测心率,一般的老年人运动中心率达到(170一年龄)次/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是步行的话,也可以参考一下步速,达到120步/分钟也基本属于中等强度。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产生健康效益,防治慢性疾病,与运动这位“良医”结伴同行,定能走上健康长寿之路。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云天 通讯员 于锴

◆编辑:王靖 审核:韩延浩

如果觉得《健康大讲堂(二):运动是良医——如何正确合理运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