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健康养生:春天胃病多发 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胃病不请自走)

2023-07-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春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各类传染疾病和过敏性疾病以外,胃病也是春季的高发疾病。因为在春季,气候变化大,人体内分泌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胃酸的分泌增加,容易导致胃炎、胃溃疡等老胃病复发。天气转暖,胃病也随之活跃,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很容易诱发胃病或使原有胃病加重。脾胃是后天之本,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在春季保胃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认为,春季属“木”, “木”对应于人体属“肝”。

肝在五行中,与脾土是相生相克的关系。春季的“木”应欣欣向荣,对应人体,则肝气应舒畅条达。如肝气不舒,郁而不达,气机不畅,则不通而“痛”,进而可发生胃痛诸病;肝胃不和,可发生泛酸、烧心;肝气横逆克于脾土,则导致脾气虚弱,易发生脾虚不能统摄血液的“胃出血”病证。所以,春天是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的高发季节。平素就有胃病的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格外注意调节饮食起居、改善生活习惯,防止“宿病”的复发;平素没有胃病之人也应注意饮食调摄,预防胃病的发作。

季节更替,护胃不是一件小事,春季胃病的防护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是防寒,包括防止受寒和过度的饮食生冷,防止腹部受凉。胃病患者要根据气温的升降适时增添衣服,加强保暖;然后是重视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不吃过冷、过热、过硬和过于刺激的食物,进食要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并戒烟酒,再就是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中医认为“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有助于我们内分泌的调节。

1.急性肠胃炎: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各种病原微生物开始繁殖活跃起来,如果吃了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就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发热、浑身不适等症状。2.消化不良:饮食不节,饥饱无度,喜吃熏烤煎炸或甜食,致使消化功能紊乱,引起打饱嗝、腹部胀满不适、厌食、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3.胃肠型感冒:消化道功能较弱的人受到病毒感染后,易发生胃肠型感冒。患者除了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外,还会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拉肚子等临床表现。

早春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因此,平时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适度春捂,防寒邪偷袭,胃肠容易生病的人尤其要防寒保暖,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中老年人最好加穿一个棉被心或棉肚兜,保护腹部以免受凉。病从口入,胃肠道疾病的病人多半是吃出来的,特别是急性肠胃炎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不洁的饮食。因此,管好自己的嘴巴,是预防肠胃病的关键。平时要讲究饮食卫生,不吃变质发馊的饭菜。做到三餐有节,不暴饮暴食,不要常吃夜宵、远离烟酒,可保胃肠道安然无恙。

春季气候无常,也影响到人的情绪。如果在生活或工作中又受到过大的压力,过度紧张、焦虑烦躁、忧愁恼怒,不良的情绪可抑制脑部某些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影响到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和蠕动,引起食欲减退、腹胀疼痛、腹泻或便秘等各种消化道症状。因此,要学会调控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情志刺激,科学应对来自生活及工作方面的压力,保持心情愉快舒畅,情绪稳定,并注意避免过度精神疲劳。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者。早晨起床饮水后,可将生姜去皮,切成薄片,取4-5片在开水中烫一下,然后含在嘴里10-30分钟,慢慢咀嚼,坚持食用,有助于预防感冒。阳春三月是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利于增强人体素质,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发病的机会。

如果觉得《健康养生:春天胃病多发 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胃病不请自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