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补冬不如补霜降 霜降养生注意这几大点(饮食平补 预防疾病)

2023-07-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霜降过了,如何养生?

霜降过后,日常养生注意4点,一个冬天不生病!

霜降过后,初霜出现,天气逐渐变冷,冬天即将开始。这时养生重保暖,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不能忽略。

饮食

补冬不如补霜降

民间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

这个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母、白果、西洋参、党参、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等。不过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不能乱补。

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乱进补,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小孩,则应顺节气转向收敛、降气、润燥。此时节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如: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橄榄、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

起居

睡前泡泡脚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零摄氏度左右。此时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秋天人体皮肤易干燥、脱屑,贴身衣服应定期换洗。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

多喝水秋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 要保暖初秋,一早一晚气温较低,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而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吃果不吃瓜所谓“秋瓜坏肚”,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健胃利尿等作用。多睡一小时秋季早卧早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9点-11点休息。因为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补充维生素秋季感冒流行,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剂,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可帮助人体抵抗外来侵害时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多运动防秋乏要避免中午感觉疲乏,让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建议一周进行两到三次高强度锻炼,并加入瑜伽、健走或负重训练等强度较低的项目,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朝喝盐水晚喝蜜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若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这既可补充人体水分,又是秋季养生、抗衰的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洗澡时间不要太长秋季洗澡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

饮食:最适宜“平补”

俗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可见秋补的重要性。秋季偏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应多吃一些有润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

下面这些水果和蔬菜可适量多吃。

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可以和冰糖、贝母炖服。

苹果

有生津润肺、消食止渴的作用。

洋葱

有清热化痰、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荠菜

能宣肺化痰,温胃散寒,适宜患急慢性气管炎,寒痰内盛、咳嗽有黏痰、胸膈瞒闷的人。

冬瓜

能利水、消痰、清热、解毒,治水气浮肿喘满。

萝卜

能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运动

动与静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等。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防病

重在保暖

霜降过后,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昼夜的温差会拉大 10℃以上,而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慢性病患者和那些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发烧。另外,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血压突然上升,从而诱发各种心脏血管疾病。

要想预防以上疾病,关键是保暖。体质差的人群,预防工作一定要及时做好。有冷天哮喘发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药预防;有高血压病史的人,也要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定时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发生意外。

如果觉得《补冬不如补霜降 霜降养生注意这几大点(饮食平补 预防疾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