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保健品当药品卖利润达百倍(“暴利”行业的背后是病人对生的渴望)

2023-07-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生病为什么要治?因为人想要活着。

去年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收获了无数好评。虽然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假药贩子,但他的所做所为确实让人佩服。

其中一个生病老太太说:谁家能不遇上一个病人,你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这句台词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但人拥有情感,面对病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面对未知的恐惧和无奈,往往就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

在现实生活中,多少病人也希望能出现一种特效药,可以快速恢复健康。但生活中的假药贩子却跟电影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利用病人对生的渴望夸大假药药效,以此来疯狂敛财。而对于这样的骗子,那些受骗的病人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

青岛警方最近捣毁了一个特大电信诈骗团伙,在警察赶到现场时,这些骗子还在进行着他们的“工作”。要说这件事的起因,那还得从今年5月份青岛市即墨区几名糖尿病患者的报警说起。57岁的曲先生饱受糖尿病的折磨,为了能尽快治好这个病,曲先生选择相信网络以求取“秘方”。

之后曲先生点开了一个有关糖尿病的链接,并在里面填上了自己的病情和电话。不久后,一名自称“中医专家”的人通过电话联系了他。对方表示他们这里除了一款新产品,只要吃一个月就可以不用再服用降糖药了。经过对方多次推销,曲先生选择了相信对方。在买来药之后,曲先生吃了好几瓶都没有效果,这时他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

从曲先生拿出的药瓶来看,瓶身上都有保健食品的符号。拿保健食品当药品买,这对于病人的病来说不但没有治疗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在报警之后,警方立刻成立专案组调查情况。通过调查得知,这些假药贩子是集团化运营,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他们通过招募话务员来冒充所谓的“中药专家”,在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之后,将保健品当药品买给受害者以此敛财。

除此之外,警方发现这些保健品的成本只有几十块钱,通过这些人的包装宣传以及夸大药效,价格会翻到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而大多数受害者听信他们的话之后就放弃了原来吃的药,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病情愈发严重。目前警方已经抓捕了40余人,涉案金额达到了4200多万。卖假药害人,相信他们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明知道将保健品当药品卖害人,为什么这些人昧着良心也要干?无非就是两个字:暴利。

就拿《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举例。主角前期卖药的时候,进价500一瓶的药,他回国后就买到了5000,价格直接翻了10倍。这就足以证明这是一个违法的“暴利行业”。而这次警方所破获的案件,这些保健品的利润甚至可以达到上百倍。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风险。而假药的利润已经超出300%太多了,这足以让这些犯罪分子不惜一切代价。

再加上他们所售卖的是保健品而不是毒药,所以受害者吃了以后并不会产生非常直接的负面效果。可即便是这样,他们的行为也相当于在“慢性杀人”。而且在警方抓捕的过程中,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些员工贴在办公桌上的任务目标,这就说明这些员工都知道自己所做的到底是什么。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希望执法机关严惩不贷。

生活中保健品骗局的套路

除了上述这种电信诈骗案,把保健品,食品当药品销售,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例如保健品“会销”,据爆料,有些骗子利用“会销”一次可以卖出200多万元的保健品。而这种“会销”是怎样运作的呢?

1. 前期宣传

在前期宣传的时候,这些骗子往往会选择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同时他们下手的目标不是年轻人,而是那些独行的老人。在给这些老人宣传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抓住一些老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重点强调不收费,同时参加活动还能领取一些小礼物(鸡蛋,大米)。一些老人经不住诱惑,就会报名参加活动。

2. 举行讲座

在聚集了一定的人流以后,这些骗子就开始举行讲座。他们一般都会先给受害者“洗脑”,让受害者彻底相信他们。同时他们还会组织一些所谓的专家来对老人进行体检,并夸大其中一些常见疾病的危害性和致命性。

为了让这些受害者进一步选择相信,他们有时还会安排几个演员来进行表演。这些演员所演出的内容无非就是自己之前得了什么疾病,在医院里花光积蓄也没有治好。可吃了这个“特效药”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这样一来很多受害者无不感同身受,对这些“特效药”和“专家”更加相信了。

而当受害者准备开始购买产品的时候,之前那些前期宣传的工作人员又能“出场”了。他们在前期宣传的过程中,基本上已经了解了这些受害者的家庭背景和患病情况。这时他们会故意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考虑,让销售人员打折或者多送一点。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成交率以及销量。

3. “出产品”和“收尾款”

在会销的时候,这些骗子基本上不会讲保健品带入会场内。在确认了哪些人要购买之后,过三四天他们才会将产品交到受害者手上,这就是所谓的出产品。至于之后的时间,全部都用在“收尾款”上。因为掌握了这些受害者的信息,所以他们会趁着受害者独自在家的时候去“送温暖”。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继续向受害者推销新产品,以此敛取更多的钱财。

随着有关部门对这类“会销”骗局的打击,目前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骗局依旧存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轻易被别人套路了。

而这样的案例并不仅仅只是这一起?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骗局呢?

1. 到正规医院检查开药

现在网上有一个段子,说的是不管自己身体哪儿不舒服,在网上查找病因后就觉得自己活不过明天了。相对于在网上查找病因,去医院医生能做出更加全方位的检查。至于买药,医院同样比网上更靠谱。毕竟医院所售卖的药都有专门的人去检查,一旦出现假药对医院会有很严重的处罚。

2. 分清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

现在大多数人在网上买到的假药,基本上都是保健食品。虽然保健食品对人体无害,但并不能替代药品。保健食品除了特定的保健功能以外,大多数都是补充维生素或者矿物质的食品。而药品适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如果真的生了病,吃药才有治疗的效果。只吃保健品不吃药物,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

3. 病急也不要乱投医

身为患者,想要快速康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病急乱投医的话,最后很大可能会上当受骗。就拿曲先生的案例来说,他所患的糖尿病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根本没办法完全治愈。而那些犯罪分子信口胡诌吃一个月就可以摆脱降糖药,这明显是骗人的话。所以患者除了要去正规医院治疗以外,平时对于一些什么“秘方”之类的话也不要轻易相信。以免最后不但治不好病,反而还被骗一笔钱。

最后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假药的查处,让假药市场彻底崩溃,让老百姓都能买到放心药!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觉得《保健品当药品卖利润达百倍(“暴利”行业的背后是病人对生的渴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