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养生

中华道学百问—— 第八章:道教养生(下)(198-201)

2024-02-12 14:02:46
相关推荐

“中华道学百问第八章(198-201)——道教养生(下)”是关于道教养生的话题。本章节主要探讨了道教养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和养生方法。在道教的传统观念中,保持身心健康是实现长寿和修行的重要前提,因此涉及饮食调理、气功养生、药石养生等多方面内容。本章节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结合实际养生经验,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的健康养生知识和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道教养生的理念和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心身平衡和长寿福祉。

《中华道学百问》是北京白云观监院李信军道长历时三年完成。全文分十一章280问,详细系统的介绍了道教文化历史的形成、延传、发展以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 咨询、合作、交流请加微信:zyh186868

道家辟谷:人七天光喝清水原来如此奇妙……

——第十二期中华道家辟谷养生班9月7日在上海开班现特设精品化小班

目录

第八章 道教养生(下)

189、什么是“导引”?

190、四季如何导引?

191、什么是《灵剑子》五脏导引法?

192、道教的环境养生思想是什么?

193、养生对“房中”有怎样的禁忌和要求?

194、什么是“静功”和“动功”?

195、如何自我按摩疗病法?

196、什么是五禽戏?

197、八段锦如何练习?

198、什么是太极总论?

199、“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是什么意思?

200、“辟谷”有怎样的现代意义?

201、养生为什么重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198

什么是太极总论?

“太极”,为张三丰祖师所创立的一套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修炼运动功法;“总论”,是太极文化、理论的全面总结和“汇集”论述。

据《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说:“一举一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指顺势而为,勿使蛮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动作轻缓、舒展,忌刚强暴发力。神宜内敛即精神与动作高度统一,不宜神意张显),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忌大伸大展,大曲大收,犹如行云流水,绵延不间断也)。其根在脚发于腿(脚犹根也,不可蹒跚而动,每动脚皆由腿带而方能起)。主宰于腰(腿又由腰而主宰),形于手指(指外象发于手),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指全身统一完整,不可偏执一处)。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无论向前进身,还是向后退步,都要借自身之力,顺势而为)。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练习太极,最容易出现毛病的地方,一是腰、二是腿。每个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关键是否连贯、得势、自然。如有缺陷处,即要找出毛病,腰如果不自然,发不好力,就要从腿上观察、改进。其它的也一样,都要找出根源症结)。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太极拳重于心性,关键从意念上下功夫),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如果向上走势,必须先向下行之。也就是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己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如举重物,已用十二分气力,虽能力挺,惜伤筋动骨矣。如能借势就势,借力得力,方能以柔克刚,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万物皆分一虚一实,天地皆分一阴一阳。然虚与实无论如何变化,还是一阴阳。既在变化之中,又在统一之内)。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如果要想练好太极,除勤学苦练掌握太极总论外,还要修炼心性,体悟静定之道。如《太极行功说》中认为:“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种功夫,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盘膝曲股,足根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两手紧掩双耳,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两手擦面待其热,更以津液遍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紧合其睫(双手擦热轻揉双目),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大张其口,以舌搅之,以手鸣天鼓(双手捂耳,手指敲击脑后风池穴),以治其热,此口功也。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两手大指,擦热揩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既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去做,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那么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练习这些诸如静坐、叩齿、揩鼻、擦耳……等功法呢?《太极总论》最后说:“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为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太极,自张三丰祖师创立以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在社会上形成以“三丰太极”为宗,而不断演化出多种太极流派。太极以其易学易练,且不分老幼、性别的特点,受到广大爱好武术及喜欢体育锻炼者的青睐。可以说“太极”是道教传统养生中的一个重要功法,它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积极而广泛的。

199

“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是什么意思?

道教养生涉及到日常起居以及人体的方方面面,就口中之唾液而言,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从所取的诸如“津液、玉液、灵液、金浆”等名号当中也不难看出其影响及作用。

在养生功法中,多有这方面的论述,诸如:以双手掩口,呵气,或将津液少许于掌中,擦热后上下揩面、熨眼、擦耳、揉鼻等。可美容养颜,使耳目聪明……;叩齿三十六下,或舌抵上颚,待灵液生后,鼓漱咽之。可固齿生津,滋润脏腑,保神护精等功效;在养生疗疾方面则说:如身患毒疡等症,每以夜半将津液涂之。可杀菌消炎、消肿止痛、祛风毒湿疡等症的记载。

近代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的唾液中不仅仅只是含有淀粉的消化酶,只起到消化、洗刷口腔这样单纯的功能。科学家从动物受伤后不断用舌头舔伤口使伤口加快愈合一事中受到启发,经实验研究,发现唾液中含有两种细胞生长因子。一种是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神经细胞因子(NGF),另一种是能对人体表皮细胞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这就为揭开道教重津、咽液之术的养生之谜打开了通道。故养生除重视经常提出的“精、气、神”外,还特别重视“津”和“液”的滋养脏腑之重要功能。所以,道教养生家历来主张的“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是有极深的养生保健思想及医疗价值的。

200

“辟谷”有怎样的现代意义?

“辟谷”,又称却粮、断粮等,为道教早期养生功法之一。指通过不同层次修炼,逐渐减少乃至达到以不食五谷即能成道、得道为目的之炼养方法。

道教养生中的辟谷功法有多种,有服药饵以辟谷者,有食水果以辟谷者,有以服气为辟谷者等。总之,辟谷即以不食五谷杂粮为前提,当然这需要正确的指导和特殊的修炼,循序渐进才行,常人千万不可随意断谷、断粮,这样不但不利于养生,反而会危害健康。

在饮食方面,道教历来主张少食、均食,有“腹不极饱”之说。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营养过剩或不足都会损害健康,使人患病而短寿。经常饱食,不仅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于血液过多集中在肠胃,使心、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由于营养过剩而造成的肥胖病,由此引发糖尿病、胆石症、代谢性痛风、心血管等疾病。而适当少食,断食(以一个星期断食一天即可,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工作性质等来决定,千万不能强制性断粮),可以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伊巴丹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人顿顿吃的过饱,会造成肠胃过度疲劳,就会产生胃、肠道疾病。长期如此,淤积在肠道中的食物残渣就会发酵,产生有害毒素和人体过敏物,经肠胃吸收后进入血液,使人极易产生头晕,头痛,甚至产生心肌梗塞、支气管哮喘等。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国都开始研究断食(辟谷)法,日本已率先开设了许多断食疗法医院,将其应用于治病疗疾医学之中。道教养生“辟谷”术,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它的科学性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所认同并逐步推广。

201

养生为什么重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道教养生的范围十分广泛,从衣食住行到言谈举止,无不包含其中,可谓细致而入微。道教养生的根本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如《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防寒暑。然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戒纳凉,凉入里也”。孔子也强调指出:“寝食不时,嗜欲不节,劳逸过度,病共杀之”。《庄子》则进一步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就是要想健康长寿,养生之道的真谛在于清心寡欲,并遵循自然之法则。均阐明了养生之道,贵在“慎起居,节饮食”,“效法阴阳,和于术数”。

关于谈到“起、居、饮、食”之道的养生,道经中指出“耳耽淫声,目好美色,口贪滋味,则五脏摇动而不定,血气流荡而不安,精神飞驰而不守。正气既散,淫邪之气乘此生疾”。说明人体得病的原因是正气衰而邪气盛所导致的,而根源又在于耳、目、口贪恋声、色、味,由小变大,由少聚多,阴气日盛而阳气渐衰所造成的。故《名医叙论》中说:“世人不终耆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不异举沧波以注炬火,颓华岳以断涓流”。

那么,怎样造成如所说的“不终耆寿”(指还没老就去世了),而达到身康体健,益寿延年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可寿百数也”。指出了内需修外以养,形体和精神都是健康长寿的关键。只重视外在的形体锻炼,或只看重内在心性及脏腑的养护,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故《抱朴子》说:“形神兼养,性命双修”。方可身强而体健,延年而益寿。功成道备,登而上仙。

相关链接:

本公众号创建单位上海道隆堂工作室,系中华道家昆仑宗奇门通仙连环派第28代传人丹南山人赐名创建的道家文化研究、传播和道法应用服务机构。愿千年传承的昆仑道法,为更多的有缘人祛病解灾、祈福转运。祝福各位新老朋友家庭幸福,事业发达,运旺财旺!

请长按二维码联系咨询

微信名:清 莲微信号:Zyh186868

咨询私人订制各类灵符和道法服务

法助有缘,非诚勿扰|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公众号创始人深得道家昆仑宗高人真传亲授,多年来充分调动道家时空能量场济世助人,如催财催官、求婚求子、学业事业、祈福转运及晚期癌症等各类危重病症和疑难杂症,素享盛誉。

随缘关注| 随喜转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12 21:06春晓[上海市网友]203.20.236.140
    @薰衣草淡紫色的忧傷对道教养生很感兴趣,这本书的第八章内容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观点,让我对养生有了新的认识。
    顶0踩0
  2. 2024-03-03 02:45薰衣草淡紫色的忧傷[西藏网友]103.43.134.125
    我一直对道教文化很感兴趣,这本书的第八章内容真的让我收获良多,期待能够继续深入了解道教养生的奥秘。
    顶7踩0
  3. 2024-02-22 08:24一指紫枫[海南省网友]45.112.220.93
    这本书真是太有趣了,充满了关于道教和养生的知识,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顶36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