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养生

度夏轻松必读:五大暑养生要点指导

2024-03-18 13:50:42
相关推荐

在盛夏时节,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大暑季节的养生要点,为您提供了五项实用建议,助您轻松度夏。首先,饮食方面建议多吃清凉食物,如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避免过食油腻食物。其次,注意保持水分补充,多饮水、喝茶、饮汤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适度运动也十分重要,可以选择早晚时分进行户外运动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此外,规律作息也是关键,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最后,心情舒畅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保持乐观开朗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希望这些养生要点能够帮助您在炎炎夏日中轻松度过。

大暑到来,人们就进入了一年中最为高温炎热的时节,而雨量的增多也让天气变得潮湿,暑湿当道的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感到身体不适甚至引发疾病,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带来五个大暑养生要点,让你轻松度过大暑天。

汗出过多防心病

夏季天热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时节达到一年最热的时候。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过多的出汗,如不能及时补充水份,以及因此而丢失的营养精微,则易致心阴心气不足,营血因此而干涩难行。

这时候轻则有心慌、口渴、小便短少等脱水症状出现,重则会引起汗出不止、心悸、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等冠心病心绞痛症状。而后者则更容易发生于老年人、三高而血液粘稠度高的人群。

所以汗出过多时,多补充水份。并坚持少量多次饮水,不主张一次喝饱的饮水方式;还应适当喝些果汁、汤等饮品,以补充大量出汗丢失的糖、盐等营养成分;每日适当吃些水份含量高的水果、蔬菜,如西瓜、甜瓜、黄瓜、西红柿、桃、苦瓜等。

对于已经出现心阴心气受损而心悸、心慌、汗出过多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

暑热挟湿祛湿热

大暑前后温度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其闷热程度也达到顶峰,此时是湿气最重的时候,人们非常容易受湿热邪毒侵袭。此时,体质偏阳性平时爱上火、烦躁、便秘的人,往往会生湿热,而出现舌红苔腻或舌苔黄腻、口苦、口黏、食欲差、腹泻、大便黏腻、皮肤生湿疹、瘙痒性皮肤病或小便尿急尿痛等症状,女性还易发生外阴瘙痒、带下腥臭、黄带或如豆渣样等症状

常饮红豆薏米汤。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同时应忌甜食、饮酒、海鲜、辛辣、肥肉、烧烤,这些食物都会加重湿热症状,而使湿热缠绵难愈。

要坚持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饮食油腻、缺乏运动。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病症。

贪凉太过生寒湿

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不少人用“凉”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动人体新陈代谢。

夏季以热为主,但很多人却贪凉患上了寒病。在表则风寒感冒,身痛无汗,鼻流清涕;在胃则呕吐清水,食欲不振;在肠则腹泻如水,不思饮水;在肢体经络则肩背、关节疼痛、酸困甚至肿胀。这些跟夏季完全相反的病症,就取决于人们做了完全相悖于季节特点的事情。

适当的出汗,让热量随汗而解,才是最佳的散热解暑方式。而过度的用空调、冷饮,轻则使表闭热郁于里,重则伤阳而生寒病。故使用空调应避免温度调的过应使身体仍能感觉温暖为宜;冷饮只在过热时浅尝,不可过用冷饮。应喝温水、吃温热食物为主,避免因伤阳而生阴寒体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28 13:51baby_yousei[内蒙古网友]203.29.248.165
    夏天真是让人头疼,这些养生要点都太实用了,我现在就要试试!
    顶37踩0
  2. 2024-03-23 13:50韐硪①紛❤認[陕西省网友]202.80.198.171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我学到了很多防暑降温的小方法,感谢作者!
    顶2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