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大道至简 古人养生理念最根本的一句话: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2007-01-25 分类:太极

TIPS:本文共有 11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如果问古人的养生理念哪一句最为根本,我想是《黄帝内经》上所说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大道至简。

那么关于看似平常的“饮食有节”,古人都说了什么?

饮食不节,脾胃乃伤

清初学者养生专家曹庭栋在他所著的《老老恒言》中对食物、饮食、药粥等项,结合实践经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提倡。他认为,饮食不节,脾胃乃伤,并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老年更宜调理脾胃为要。” “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因此,节制饮食,调理脾胃是最根本的健康长寿之道。

在节制饮食方面,首重食量的适宜,赞成“量腹节所受”, “量腹”二字最妙,或多或少,非他人所知,须自己审量。 “凡食总宜少为有益……老年人不减足矣,加则必扰胃气。”《抱朴子》也说:“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少食以安脾也。

一日三餐,早饭可饱,午后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虚。这又是为何呢?《白虎通》上说:“胃者脾之府,脾禀气于胃,午前为生气,午后为死气,佛教上有过午不食之说,避死气也。”《内经》上则说:“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

食物须经“三化”才易被吸收

老年人的牙口、胃口都不怎么好的情况下,适宜把食物煮烂了食用。

曹庭栋赞同华佗在《食论》中的论点,认为食物须经“三化”始易被消化吸收。所谓三化:一是火化(须烂煮),二是口化(宜细嚼),三是腹化(依靠脾胃自动消化)。并强调“老年惟藉火化”,这是因为老年人齿牙多有脱落,口化力减低,脾胃功能渐弱,腹化力下降故大多依赖火化的煮烂蒸熟。

胃喜暖,暖则散,冷则凝

关于食物的冷热,应顺从四时寒暑的自然变化,因胃的秉性是喜暖厌寒,故热则害少,寒则害多。因此饮食宁过热也不要过凉。《内经》上说“瓜果生冷诸物亦当慎,胃喜暖,暖则散,冷则凝,凝则胃先受伤,脾即不运。”

调理脾胃的最佳时机正是眼下这个季节。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最当调停脾胃,勿进肥浓。夏日伏阴在内,热食得有微汗妙。《内经》也说:“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虐。”汗由气化,乃表里通塞之念也。

饭后百步走,真实不虚

老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从养生的角度说,真实不虚。

调理脾胃,不仅在于食量适中,冷热适宜,还应“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食,则磨胃而易消化。但 “饱食后不得急行,急行则气逆,不但食物难化,且致壅塞。”

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粥是中国先民最先研发出的食物,喝粥的习惯保持几千年而不衰,足见粥的营养益处。

饮粥养胃以期益寿,历来被养生家所重视。曹庭栋认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甚至认为“有竞日食粥,不计顿,饥则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他将所见到的的药粥方一百多首辑录成册以传后世,云可“备老年之颐养”,直至今天,我们从书中仍可见到这些粥方,真是前贤留下的无价之宝。

如果觉得《大道至简 古人养生理念最根本的一句话: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