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看似“矛盾”的处暑,这几个“矛盾式”的养生误区,你踩了没?

2021-12-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原创 中医妇科 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

欢迎关注“静安区中医医院”

近来你有没有觉得身体困重、大便稀薄?

原认为自己“湿气很重”,却又皮肤干燥、口干咽燥!

其实此时正值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阳气内敛,郁热于内,若晚睡、饮食辛辣较多或者情志波动肝郁化火,则极易出现口干舌燥、睡眠多梦轻浅、口舌生疮等阴虚火旺的表现。

然而长夏暑湿耗气,夏季贪凉饮冷的人,又容易出现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肠道易激惹的症状。

养生应滋阴润燥和祛暑化湿并重。

“滋润”还是“祛湿”?

是不是觉得挺矛盾的?

其实,并不矛盾。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治衡理论”。养生之道亦是如此,掌握好“度”,避免陷入几个误区,就能“润燥”、“祛湿”两相平衡。

误区

一、湿重多艾灸

“暑热耗气”,经历了“三伏”之后,大多脾胃功能减弱,很多人会大便稀薄,尤其在冷热环境变换或者吃了冷食之后易发。

此时确实可以艾灸关元穴,温理下焦。但是别忘了,处暑时节,阳气逐渐敛藏,容易郁热于内。艾灸太多易损阴液,从而出现口干咽燥,甚至口舌生疮的“上火”症状。

所以艾灸切勿太过,建议一周1到2次,每次每个部位5到10分钟为宜,艾灸后要多喝温水。

解惑

误区

二、秋凉多滋补

天气渐渐转凉,养生达人们都听说过“秋冬养阴”,纷纷开始“筹备”起养生膳食,例如常见的枸杞、菊花、石斛、百合、银耳等。

这些确实是常见的滋阴润燥之品,服用时请关注自己是否伴随出现大便易溏、胃脘不适等症状。如果有这些表现就这说明你原本脾胃虚寒,此类凉润之品不宜多服。

应该只在出现干咳,口舌生疮,咽喉不利等虚火上炎的表现时再服用,且“中病即止”,即症状好转就停服。

解惑

误区

三、舒筋多运动

长夏季节,也常见身体困重,四肢酸软等表现,于是很多人想通过运动舒筋活络,活动关节。

但对于平素工作繁忙劳累,常感倦怠乏力的人,不要进行出汗较多的运动,因为汗出太多会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或者阴血不足,反而出现头痛或者不易入睡的表现。

另一方面,中医讲“气随津脱”,运动太过,会更加气虚,倦怠乏力更甚。

所以应选择舒缓,强度较轻的运动,根据体能循序渐进安排运动量,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做操、爬山、舞蹈、瑜伽等舒缓的运动。运动的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解惑

总体来说,处暑养生要注意:

温护脾胃,不要贪凉饮冷;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保持情志舒畅,适当活动;多喝温水,饮食少辛辣增酸苦。即可顺利过渡,还可减少秋季的脾胃病和肺系疾病的发生。

文字|许江虹

编辑|蔡懿俊

审稿|朱 婴

中医妇科副主任医师

许江虹

医学博士(在读),“蔡氏妇科”第九代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

擅长:不孕,辅助生殖中医调理,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周六下午

门诊地点:门诊2楼中医妇科

往期内容

原标题:《看似“矛盾”的处暑,这几个“矛盾式”的养生误区,你踩了没?》

如果觉得《看似“矛盾”的处暑,这几个“矛盾式”的养生误区,你踩了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