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你到养生的年龄了吗?来看看《黄帝内经》怎么说

2021-12-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多大年龄的人,需要开始养生呢?养生的第一步,是要养什么呢?

有人说养生要从40岁开始,有人说养生要从50岁以后再开始,还有人说退休后再养生,那多大年龄应该开始养生呢?

很多人眼里的养生,可能就是吃补药,人参、鹿茸,海龙、海马,什么补吃什么,再不然就是枸杞、黄芪,菊花茶,认为不给自己补点什么,就不叫养生,那到底什么是养生,养生到底要养什么呢?

我们先讲个远古的故事吧。

相传黄帝问岐伯,我听说上古之人,年龄哪怕超过一百岁,行为和动作也和年轻人差不多,为什么现在的人,年龄刚过五十,动作就显得迟缓无力,老态尽显了呢?是为什么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劲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是什么意思呢?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大多懂得养生之道,能够根据天地阴阳的变化,四季冷暖的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也不过度安逸,所以身体和精神,能够协调统一,精力旺盛,这样就能无病无灾地度过百年,安然而去。

《黄帝内经》开篇讲的上古之人,无病无灾,安度百年,简直是我们现代人养生要学习的典范呀。

所以,我们养生是不分年龄的,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需要养生。

很多年轻人,熬着最深的夜,喝着最烈的酒,然后在保温杯里泡枸杞,认为自己就是在养生了,其实是错的。

我们养生的第一步,应该养心!

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如果心态不好,再多的养生手段,都是枉然。

所以养生的第一步,就是要调整心态。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境平和,减少焦虑,保持内心清净充实,消除私心杂念。在工作中,也要做到劳逸结合,放弃工作狂的做法,在生活中,要作息规律,不暴饮暴食,不盲目减肥,不熬夜,不酗酒。

这才是养生的第一步,能做到这点才能继续谈养生。

然后顺应人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根据四季四气的冷热变化,调养形体和精神,不治已病,要治未病。

那什么是治未病呢?

大家可能听过这样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说:“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明白了,就问扁鹊,那为什么人人都认为,扁鹊是神医,而不知道你大哥,二哥的名字呢?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还不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特别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世人认为二哥只是能治小病”。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危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听后大悟。

扁鹊大哥的做法,在中医上来讲,就是治未病,这也是中医治病的最理想做法。把小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可是现实中,却恰恰相反,大部分人身体出现一些小问题时,是不会去看医生的,以为自己扛一下,就能扛过去。以至于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被病痛折磨。

我们养生,就是要解决治未病的问题。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我国的第一部养生宝典,因为这本书最主要讲的是怎样不得病,如何做才能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得到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所以,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治未病”!

我们想要更好的养生,效仿上古之人,了解人生老病死和四时变换的规律,顺着这些规律来养生,那就跟着我一起读黄帝内经,学养生之道吧!如果喜欢这个系列的内容,请关注我吧!

如果觉得《你到养生的年龄了吗?来看看《黄帝内经》怎么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