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在于“收”,做好三点,收好阳气,少生病

2022-01-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黄帝内经里的养生名言#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在于“收”,做好三点,收好阳气,少生病。

秋天已经接近尾声。根据“生长化收藏”的四气规律变化,我们都知道,秋季养生要养“收”。那么,寒露在即,气候越来越寒冷,我们该如何去“收”呢?

秋季养生重在“收”,我们必须了解一个问题,所谓“收”,收的就是我们的“阳气”,阳气是机体生命活动、抵御外邪的能量源泉。

阳气充足的人,平素的面貌会更阳光一些,给人一种温暖、开朗、大方的感觉。对于外界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寒冷的耐受力,他们会更强大一些,也很少有“受凉感冒”。

所以,在我看来,秋季要“收”的,就是我们的阳气。

而阳气本身有“温暖的、向上的、运动的、明亮的”特点。通俗点说,它本身就是“不安分”的,我们想要“收”好它,并不是像收藏夏季衣服一样收在柜子里,人类并没有“冬眠”的需要。

所以,“收”好阳气,某种在程度上说,只是收敛好阳气在夏天的那种“躁动”,因此,我们也说“秋季静养”。

说一千道一万,重点在于,如何去“收”好阳气。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这段经文,明确说出了阳气在身体的运行规律。白天主表,运行在外面,晚上主里,“阳入于阴则寐”,这是一个大致的趋势。

具体来说,从子时的“一阳生”,到寅时的开始外越——“阳出于阴则寤”;到午时左右达到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机体阳气感觉最明显的时候;午后太阳偏西,阳气也渐渐衰减,肌腠汗孔闭合,然后到天黑之后,阳气大部分内潜体内,直到入睡。

总的来说,一天里的阳气运行轨迹,基本是一个抛物线的形态。我们可以将起点、峰值、终点分成三个阶段来分析。

1、起点:阳气开始生化的时候,从午夜子时到寅时“复甦”,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该睡的时候睡,该起床就起床。子时前入睡,寅卯时左右起床,充分配合阳气自然运行的规律,所谓“不悖”。

阳气该潜伏的时候,充分让其潜伏休整,该复甦的时候,让其顺应自然,缓缓醒来并逐渐旺盛,这就是顺应天地自然规律;

2、峰值:午时左右,是一天里阳气最旺盛的阶段,自然界的阳光也是最温暖的时候。所谓“盛极必衰”,我们该做的,并不是要“火上浇油”,而是应该“未雨绸缪”。

比如中午静坐一会、或者小憩片刻,都是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让它不至躁动不安。身体在午时极度运动,很容易造成阳气的过度外越,比如“多汗伤阳”。所以,在阳气的“峰值”时期,适合“静养”其躁,才是收敛阳气的手段;

3、终点:峰值过后,随后的一段时间,阳气渐渐式微。酉时之后、天黑之后的一段时间,也就是“阳入于阴则寐”时、将入未入之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为阳气的潜伏创造条件。

减少身体的运动,并可配合一些促进阳气蛰伏的事情,比如音乐、书画欣赏、焚香静坐吐纳。这么看来,晚上的锻炼、熬夜加班等等,都是和“收”阳气相悖的。所以说,即使要锻炼,最好也在酉时之前完成,酉时之后,最适合“静养”,以配合“收”好阳气。

因此,所谓秋季养“收”,也就是“收拾”好阳气。我们可以分为运动、劳作的时间段,静养的时间段,以及睡眠的时间段。这三个方面,说起来简单,但现代人真要做到,还是 比较困难的,可确属“百病生”的一个原因。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能每天做到,最好也能每周做好三两天,以给身体更好的修整。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秋季养生在于“收”,做好三点,收好阳气,少生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