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节气养生丨一雷惊蛰始

2022-01-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文丨陈武山

图丨来源于网络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蛇虫蚊鼠等。《月令七十二候集》中记载:“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因此,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到了惊蛰,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桃花迫不及待地开始绽放,正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好时候;黄鹂鸟感阳气而出,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前万物蛰伏,惊蛰后伴随着春雷声,万物复苏,此时春就真正的开始了。因此可以说惊蛰是自然界的一个转折点,而且此时阳气大动,天气回暖,正是人们养生的大好时机!

饮食养生

1.清淡饮食防春燥:

惊蛰时节虽然气温回升明显,但湿度较低,空气依旧干燥,且多风,此时最易让人产生口干舌燥、嘴唇干裂等“春燥”现象,合理调整饮食是预防和缓解春燥的最佳方式。

此时饮食在“少酸多甘”的基础之上,应以清淡为主,不宜油腻,可适当多吃一些山药、韭菜、银耳、菠菜、春笋等。此外,民间多地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2.饮食多样促均衡:

春季在民间素有“青黄不接”之说,但如今已被大棚技术彻底改变,各种新鲜蔬菜应有尽有。此时人们选择应季蔬菜时要多样性,以促进人体营养均衡。除了大棚种植的各种蔬菜外,野菜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如荠菜、马齿苋、蒲公英等,营养价值非常高。

起居养生

1.晚睡早起防春困:

惊蛰前后,随着气温回升,人们经常会感到困乏,这就是典型的春困,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有效缓解春困。

建议一般成年人晚上最迟不应晚于23点睡觉,早晨可以在5点~6点间起床,而脑力劳动强度较大的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此外午休也是解决春困的办法之一,但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每次睡醒后,应伸一伸懒腰之后再起床,因为伸懒腰可以醒神解乏、活动肢体,对缓解春困有很大帮助。

2.衣着宽松莫忘“捂”: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也就是说为顺应春季阳气升发,人们起床后应穿着宽松的衣服,到户外散步舒展身体。而现在很多女孩为追求曲线美,过早的换下冬装穿上紧身衣,不仅阻碍阳气升发,影响血液循环,而且还易受寒,这对健康非常不利。

运动养生

1.运动适度重拉伸:

随着惊蛰的到来,万物复苏,大家都开始蠢蠢欲动,但此时运动不宜剧烈,应该循序渐进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以晨练为例,建议选择宽松的衣物,充分热身,运动强度要适宜,不可过量,以锻炼后感觉浑身轻松为度。可选择慢跑、健步走、太极拳等,以拉伸筋骨为主。

2.户外运动更适宜:

古人云 “惊蛰地气通”,时至惊蛰,多地已出暖花开,气候宜人,此时正是户外运动好时节,如登山、踏青、放风筝等,不仅锻炼身体,还有助于人体肝气疏泄,此外阳光下的运动更有助于阳气生发,缓解春困。

情志养生

1.知足常乐以护肝:

惊蛰节气正值仲春,肝气旺盛,而肝喜条达恶抑郁,故此时应保持乐观的情绪、知足常乐的心态,使肝气畅达。不自卑,也不过分追求名利,无论周围环境如何,自身要泰然处之。

2.丰富生活调情志:

惊蛰时节,因肝气旺盛,年轻人易发怒,老年人易抑郁,严重的会导致一些情志疾病,而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调控情绪的最佳方式。工作学习之余可多与朋友们聚会谈心、参加娱乐活动、看喜剧故事、旅游等,都能愉悦心情,缓解不良情绪。

疾病预防

1.呼吸系统疾病:

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各种花草竞相绽放,但对敏感人群而言却是最难过的时候,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必要时可用中药进行调理。

此外,由于天气忽冷忽热,各种病毒和细菌大量滋生,此时应谨防流感、腮腺炎、红眼病等传染性病毒,出入要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同时要多晒太阳,锻炼练身体,增强体质,以抵御病毒的侵袭。

2.精神类疾病:

因春季与肝相对应,而肝主情志,如不能调节好情志,极易引发相关疾病,如失眠、抑郁症等。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情绪异常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可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也可以找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武山药话

黄芪,众皆知其补气、固表之功,久之或已忘其排脓止痛之效,尤为其憾。

其理:芪入脾肺两经,其主肌肉、皮毛;味甘而能解毒,故而能排体表之脓毒,主治痈疽之疾。如:复方中重用黄芪可治“糖尿病足”,便是一验。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转发一下哦。

如果觉得《节气养生丨一雷惊蛰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