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冬季养生强调养血为主,冬季进补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

2022-01-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冬季的主气是寒,寒性凝滞会使血液循环不畅,同时寒邪易伤阳气,人体没有阳气温煦,气血循环不足,就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反应,通常而言,阳虚、血虚和气虚的人会有比较明显的感觉,但从防病角度来看,男女老少都可能因血液循环减弱受到影响,像频繁感冒、月经不调、胃胀胃痛、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等,所以通过饮食养血活血是适宜大众的冬季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二者不能分开”。气血不畅者本来身体就虚弱,再加上冬季寒邪伤及阳气,身体的抵抗力变低,寒邪从肌表侵入,就容易引起感冒,尤以儿童老人多见,此外,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淤,经脉不通,身体器官得不到血液的营养,疼痛则随之而来,如女性痛经及经期延长,脾胃虚弱者胃痛胃胀,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突发胸闷、胸痛、头晕、心梗、中风等,都与此相关,但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所以冬季养生强调养血为主,气血畅通,精气神足,抵抗力增强,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气血旺肾气足,才能在寒冷的冬季提高抵御风寒的能力。

谈到冬季养生吃什么,那我们就简单谈谈冬季怎么来养生,养生这个“养”字就很有讲究了,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属于什么体质,根据自己的体质去吃适合的食物就达到了“养”的目的,如果不了解自己体质,吃了不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就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情况,也就达不到养生的目的了。

养生是从中医角度来谈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养生的方法,尽可能达到颐养生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延长寿命的目的。中医对于人体体质大概可以分为: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寒湿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等。

根据自己的体质,结合一年四季中不同的蔬菜、水果、坚果、杂粮等进行相应的进补,使身体内部达到阴阳平衡,减少或消除湿热、痰湿、气滞血瘀等等状况,我们都知道药食同源的道理,药补不如食补,所以,通过进食各种食物也可以达到养的目的,其实对于养生来说,一年四季也有其养生的特点,比如: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等。

我们常听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所以冬季吃萝卜对于有内热、咳嗽的人来说,具有调理的作用,凉拌萝卜还可以缓解便秘,也可以吃一些藕制食物,能起到清热、健脾、开胃的作用,山药是高营养低热量的食物,同时山药还有健脾开胃,防止骨质疏松,防止肥胖的作用,建议冬季多食用,在制作菜品时,可以分别根据食材,酌情添加枸杞、当归、黄芪、西洋参、大枣、银耳、桂圆等等进补的辅材,以达到冬季进补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养生目的。

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吸收率高,更能发挥补肾的作用,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冬季是最适于进补的季节,中医认为冬季为“闭藏之季”,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生理功能处于抑制、降低状态,此时注重养生,可促进人体功能活动,增进脏腑活力冬季健康的饮食能帮助改善肌肤改变体质。

冬季进补应多吃这些食物,萝卜补气,南瓜健脾,冬瓜祛湿,红薯养胃,红枣补血,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还要重视精神调养,起居调养,饮食调养,运动调养,防病保健,很显然,冬季虽然应多吃补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但是不应过多食用,尤其不能一次吃到撑肚子为止,一味依赖食物御寒,过多地食用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类等,会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冬天血压又会变得比平时高一些,这是因为血管在冬天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血压自然有所提升,因此冬季应当预防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和高血压。

再过几天就是立冬了,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立冬正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天冷而不寒,给予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是秋气之收敛到冬季之闭藏的转换,饮食宜清淡,逐步向严冬过渡,小雪开始寒气明显,阳气衰弱,多添加衣物,可以生姜水散寒,天气变化大,减少活动,避免风寒邪气,此时适合滋补,是补肾的大好时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养足精气,以便来年春气生发,冬至开始阴极之至,阳气始升,主张冬至进补效果更好,小寒,寒冷之极,极易引发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因此应保温避寒,多食温补之物,将自己“藏”起来,大寒期间亦非常寒冷,与春季相交,易风寒侵袭,感冒多发,所以应当适当活动,使阴阳和谐。

注意日常饮食习惯,温热食物可以祛寒气,清谈食物可以护脾胃

冬季补一补,来年少病苦,冬季养生进补的几种方法,简单有效

“早上三片姜,胜过喝参汤”,吃姜保健康,哪一种吃法更理想?

如果觉得《冬季养生强调养血为主,冬季进补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