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庄子·养生主》篇二:养生之道,适时应务

2022-01-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0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养生之法:缘督以为经—遵循中正自然之道。何为自然之道?庄子通过三则故事予以阐述。

庖丁解牛

文惠君惊叹于庖丁解牛之高超技法,庖丁说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意思是说:“我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本身的技术。刚开始宰牛,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牛,三年后宰牛,看见的就不是完整的牛。现在宰牛,全凭心神运作,而不用眼睛观察,感官的认知作用已经停止了,而只是心神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就好像修汽车的师傅一样,刚开始学,看到的是个完整的汽车,不知从何下手,甚至雨刷器都不会拆,但是随着接触的多,看得多,操作的多,再有车需要修理时,车就不再是完整的了,所有的结构和零件都会出现在脑海中,这就是经验丰富,当然就事半功倍。

庖丁为什么会如此熟练,技艺高超呢?那是因为其:“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其因固然。”——依据牛体的天然纹理和自然结构进行操作,这样一来不但省力而且不会磨损刀。因此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其他的刀是用来割肉的,而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骨头,而我的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这是因为庖丁对于牛的结构已经了然于心,“以无厚入有间”——刀刃穿梭于骨节之间,游刃有余,不会砍到骨头,就不会伤到刀刃,所以即便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还和新的一样。

庖丁解牛并不仅仅讲的是庖丁宰牛的技术。在这里我们把庖丁看作我们对万物的看法,看作我们的思想,而刀就是我们自身,我们在人类社会当中待人接物,行为处事时是否遵循了自然之道?是否遵循了事物的规律在做事?如果遵循了规律,那么我们就不会处处碰壁,也不会因为一己私欲对于物质的患得患失而感到焦虑,担惊受怕,甚至是受到伤害,无论是精神上的折磨,还是因此而导致的身体上的伤害。而刀如何运行,在于庖丁,我们自身该如何处世,在于我们内心对于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是如何看待世俗中的一切。

庖丁追逐的不是解牛的技巧,而是道,因此当他解牛完成时,就会“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提刀站立,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擦干净收好。那么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之道都不同,你在每次完成工作之后,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来自于某项工作是因你而完成所以心满意足,还是因为完成这份工作得到名或利而令你心满意足?专心完成自己分内之事得以满足,而不受外物诱惑所影响,才能悠然,收好刀子是因为在不需要用刀的时候,不要那么锋芒毕露。又或是如庄子所言“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圣人不用个人的一孔之见、一技之长夸示于人。悠然只需自得,而无需在人前夸耀。

公文轩见右师

公文轩见到右师时,因右师为独脚而自言自语,猜测他是因为天灾还是人祸造成的,如果是天灾造成的,那么是天意而为。若是人祸,那么就是因其行为处事违背了自然规律而来自上天的处罚。简单的说,明知某项运动很危险,但是还是去尝试,甚至是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强行尝试,最终受到伤害,就是违背了规律,天冷的时候盲目下水,天热的时候猛喝冰镇饮料或者水,又或是毫无经验,准备不足一时冲动的个人徒步等等,都是违背了规律。

光鲜的背后亦会有他人所不知的约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沼泽中的业绩走出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出百步才饮到一口水,但它并不祈求被养在笼子里。在笼子里虽然看上去神态旺盛,但是并不自由。再名贵的鸟关在笼中,即便生存无忧,但已经失去了飞翔的自由,鸟是这样,人亦如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哪个人在哪个领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要在一定的规则内活动,任何一个人,无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会受到不同的世俗约束。如一桌人吃饭时,有的人明明很饿,但却碍于颜面浅尝辄止,有的时候我们本想做一件事,但考虑到周围人的眼光或者为了照顾到其他人,我们也会违背自己的心愿。

秦失吊老聃

老子死后,秦失去吊唁,因为秦失哭了三声就出来了,弟子不解,秦失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正当该他来时,老聃应运而生;正当该他去时,老聃顺势而死。安心时运,顺便不惊,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脑中。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偶尔或者时常会拿其他人作为比较,我们可能会对他人羡慕嫉妒,也可能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时运不济,总是在说想不通就他那样的人,怎么会比我过得好?想不通这件事怎么会这样,或者那样?其实一切都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不着怨天尤人,该发生的总会发生,不该发生的总是不会发生,一切均是顺势而为,时势造就。

除此之外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无论是觉得老旧的,还是新鲜的,都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不理解而不来,也不会因为理解而来。正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古时的衣着和现在的人们的穿着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时势造就,都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均是应运而生,无论看得惯看不惯总是会出现,那么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发展的脚步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安时而处顺”,顺势而为,这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觉得《《庄子·养生主》篇二:养生之道,适时应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