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究竟要养什么?

2022-01-31 分类:养生资讯

俗话说:“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著名作家金庸和知名主持人李咏的相继离世,令人哀痛惋惜,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重养生和身体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健康的养生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养生的电视节目也越来越火。

养生一词是名词,也是动词。养生的养,即补养、调养之意;生,即生存、生长、生命之意。养生出自《管子》篇章,是使用各种方法增强体魄、治未病,保养生命以达到长久寿命的意思。

中华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人经典哲学及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融合了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等精华内容,汇集了很多劳动人民的实际经验及智慧,文化传承历久弥新,对于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人理解的“养生”,是指根据人的生命过程的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哲学思想认为,养生是指生命及人生活动的一种典范和原则。而人之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是身体动态变化的过程,人们只有遵循自然的准则,才能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与天地、时空存在制天而用及随应而动的关系,假如逆天地而行之,人们就会自取灭亡。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本身也是自然界当中的一份子,与鱼虫鸟兽、花草树木本质上没有区别,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变化规律。

而自然界的变化又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身体的小宇宙,因而身体务必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冷了穿衣,饿了吃东西。一切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顺乎自然,既不违背自然的规律,才能够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启迪多元思维

《黄帝内经》记载着人们如何应对一年之中四季变化的规律性总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养生务必需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把大自然对身体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

例如,同样是中暑症状,中医将因为吹空调等因素受寒邪而导致身体散热困难引发的中暑诊为“阴暑”,把在太阳下暴晒导致的中暑诊为“阳暑”,充分考虑了外界大自然的因素。两种情况的药方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种情况可以用香薷散解暑或者喝生姜汤,第二种情况需要喝绿豆汤解暑。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对症下药,既治标又治本。

正心正举

儒家董仲舒有曰:“能以中和养身者,其寿极命。”

南朝大养生家陶弘景有云:“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老子有曰:“方而不剖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意喻方正而不孤傲,有突棱而不至于伤人,率直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眼。所以万事万物还是守中好,只有身体与心灵的“守中”,才能够长寿。因此,养生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过,只有这样生命才不会受过多的损失。

拨迷见智

生命的过程在于保持动态平衡,养生也需要把握适度原则。

开启自在之门

庄子的《养生主》有曰:“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督的大意:中间,中央,督脉是身体的中枢。沿着督脉中枢这条道路,以生命的气化一节节向上爬,保持健康。所以“缘督以为经”是让天下人明白,所谓养生之道最根本的是遵循大自然的中正之道。

顺应自然规律,是为人处事的准则,这样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存养亲人,养护精神,享尽天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如果觉得《养生究竟要养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