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秋后如何养生才更健康?

2022-03-21 分类:养生资讯

立秋了,暑天慢慢地退去了。立秋开始,不但身体舒服了,心也安静了下来。本文讨论立秋养生。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对于节气是非常敏感的。不是因为身体感受到了节气变化时的气候变化,而是因为节气与中医理念息息相关。以立秋为例,前几天正逢立秋,我马上就联想到了秋应于金,通于肺。就五脏而言,从夏季的心当令改为秋季的肺当令了。进而我还会想到,立秋要重视养肺了,因为肺要干活会很辛苦。

有人会说,这样会不会过的很累。我的体会是,完全不累。相反,却是很有趣味,很能顺应四时,日子反而多了些欣赏与体悟。中医体系看起来非常复杂,其实很简单,无外乎跟着自然生活。秋风起了,就知道叶子要变黄了;天气转凉了,就知道天地之气开始收敛了。

我自己体会,若能用中医理念活着,感觉就象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空之中。不同节气有着不同的天地之气,一方面会带来不同的身体感受;另一方面会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理解天地的变化规律。当然,作为一个中医人,顺着节气去养生,这也是必须的。否则,学而不能时习之,也就不能算是学了。

《内经》有言:“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我有如下三种理解:

其一,秋气是主收敛的,冬气是主闭藏的。湿为阴邪,且湿性重浊粘滞,伤了湿则会导致人体的气机缓行不畅。秋天若伤了湿气,就会影响秋金主收的功能,导致人体的阳气收敛不及。若秋不能收,冬就不能藏,气血浮于表而有外越之势,气机升散而不降,发为咳嗽。

其二,脾主运化水湿,若秋伤于湿,导致脾虚。脾主左升,脾虚则左升不畅,进而会影响肺胃的右降。且湿浊遇热则生痰,遇寒则生饮。肺气不降而逆,就会发作为咳嗽。从五运六气来分析,秋季前段长夏为太阴湿土主令,后段是阳明燥金主令,伤脾伤肺情况比较多见。及至冬季阳气收藏,咳嗽就发作了。

其三,我从生活中来观察,那些在秋天感伤湿邪的人,往往都是体质偏于阳虚之人。因为阳主气化,阳旺则气化有利,即使偶尔感湿,阳气也能把外袭的湿浊气化掉。反之,若素体阳气偏虚,气化不利,一旦感湿,就容易耗伤阳气。阳气本虚,更被湿邪耗伤,就会阳气更虚。进入冬天,阳虚的人往往卫外不固,也容易诱发咳嗽。

秋天养生,要重视两个方面。不但尽量别感伤湿邪,还要重视养收。养收其实就是把暑天的火气收敛下去,这些暑火向下收敛,进入肾水之中,即是来年春天阳气生发的阳根。换句话说,暑火收敛地越多,冬天藏的越深,人体的阳气圆运动就会越大越圆,那么,这个人就会越健康。所以,立秋之后,还重要养肺,养肺即是让肺金更多地收敛暑火,让暑火多多下潜。

中医里讲“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天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同理,也可以春病秋治。什么意思呢?就是春天容易发作的疾病,趁秋天赶紧治疗。而且,秋天是治疗春病的大好时机。比如,我在临床上观察到,不少人一逢春天容易血压升高,或咳嗽等等。从中医来分析,春天应于木,其阳气是主升发的。春天若升发太过,就容易导致阳气上实而下虚,或导致虚阳外浮。如果能趁立秋开始及时收敛阳气,这其实是帮助人体平衡春天的阳气,使来年的春天阳气升发时不会太过太猛。

如果把24节气看成一个圆圈,那么,中医治病既可以在疾病发作时治疗,也可以在疾病发作时间的对立面上治疗。在疾病发作时间的对立面上治疗,特别适合于一年中有固定时间发作的疾病。比如,上文说的冬病可以夏治,春病可以秋治,当然,夏病也可以冬治,秋病也可以春治。如果更精确一些,比如,若每逢立春就容易发作或加重的某种疾病,可以在立秋时治疗;若每逢春分时节就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可以在秋分时节治疗……。读者可以这个道理去类推。

中医不但是能治病的,中医更能养生。24节气意味着天地气机的24种状态,当然也对应着24种养生的思路与方法。简单来说,我们要想让身体健康起来,那就要细心体味节气的变化规律,并且按中医理念去调畅自己的阴阳气血平衡。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的身体跟上天地24节气变化的节奏。跟上去了,就能得到天地的庇佑,就一定能健康起来。反之,若不能跟上,甚至跟天地的阴阳变化规律相反,那就必然会被天地所抛弃而失去健康。

我的理解是,不管何种疾病,是大病还是小病,只要想恢复健康,那就要自律。我认为,自律的人才能维持着健康。如何自律呢?大体说来,可以按《内经》的理念去生活。《内经》明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如何去做呢?其实就是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和运动。比如,每天晚上九点多就上床,保证11点时能进入睡眠状态;睡前可静坐半小时许,让身心完全放松下来;晚饭吃的尽量少一些,吃的简单些,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喝碗热米粥即好。并且尽量不要吃煎炸、烧烤、油腻、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饼等)、生冷(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辣椒、火锅等物。平时适当运动,可以每天都散步半小时许。并且,努力保持着心情舒畅,尽量少有怨恨恼怒烦忧愁悲恐等负面情绪。

我相信,如果能坚持这样做一个月,那么,我们一定是一个健康的人,不但身体健康,身心也将归于和谐。可是,又有谁真能做的到呢?至少,我做不到。这样说来,自律真的不容易。也许,暂时没有罹患大病重病,我们每个人都心存着一种侥幸,得过且过,都不肯花些功夫和精力去养生。真要不幸患上了大病重病,再不养生,人生可就玩没了。

立秋时节,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内经》有一套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照做。经文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翻译出来就是这个意思:秋季的三个月,指的是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谓之“容平”。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生活在秋三月里,就要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一则,要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二则,保持心情安宁,不要有狂热激烈的情绪,这样才能顺应秋气,从而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三则,收敛神气,把心向内收,不要过于外散,这样就可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若能做到这些,就能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反之,若不肯顺时养生,一旦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因为冬天由肺当令,若肺脏一伤,阳气不能收敛,就会影响冬藏之气,那么进入冬天就容易发生腹泄。

在此我特别谈一下如何收敛神气,使心神安定的话题。今时由于电脑、手机、网络、电子游戏等的普及,我们普遍心向外放,导致每个人的注意力和精神力都在时时耗散。其一,由于睡前过度刷手机,导致人群的平均睡眠时间变短,睡眠是阳气大归根,睡眠时间变短意味着阳气归根不够彻底,进而会导致阳气外浮,更加重阳气的耗散;其二,今时的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若阳气不足,清阳升发不足,心神失养,就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其三,今时普遍久坐而少动,久坐伤五脏,少动导致气血不畅。长此以往,人们的体质普遍下降,导致疾病丛生。事实上,最近三十多年来,人群的慢性疾病越来越高发了。

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借立秋时节天地之间开始的金气以收敛人体的神气,使人体神气安和而不妄耗。如何做呢?当然是少用电子产品,缓解压力,调畅情绪,适当运动,使心神定而静,静而安。简单来说,就是在立秋时节开始重视用中医理念指导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皆以养收为原则。

立我从南宁来到云南丽江,此地天气清爽而舒适。正逢立秋,更能感觉到浓浓的秋收之意。立秋了,心静了,想想中医,顺手写几段文字。借此沉淀一下心境的浮躁与喧嚣,自觉也是不错的一种享受。于临床之余,我喜欢写作。越是忙碌,越愿意在工作之余写点文字,虽然水平不怎么样,但写作成了我的兴趣,我乐在其中。

因为逢上了立秋,又在丽江,心有所感,随想随记,拉杂写之,就有了这样的一篇文章。愿意与读者朋友们分享。(董洪涛)#立秋#

如果觉得《立秋后如何养生才更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