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

2022-04-05 分类:养生资讯

什么叫四气调神?四指的就是四季;气是气象与气候。四与气连起来,就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四时气候。调,是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

为什么要调神?

中医形气神观念里有这么一句话:神能驭气,气能驭形,那么按逻辑来说,神动则气应。调神,可以调摄体内的气,使它与四季随着阴阳的变化呈良性的相应,这就是之前文章中所讲到的法于阴阳。

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节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天地万物的变化都随着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而产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而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就属植物,基本都是顺应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类同样也属于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自然也产生顺应四季的生理性变化。

接下来聊聊,如何顺应四季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精神情绪,进而法天、法地、法自然。

春三月,此谓发陈。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发陈,有推陈出新的意思。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这时,河水解冻,地气慢慢蒸腾,天地展现出一派生机,所以在春天这三个月里,我们都应该能看到草木发芽、枝叶舒展,这就是发陈。

《黄帝内经》中说:"夜卧早起”,也就是说睡得晚一点,起得早一点。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夜卧早起,换而言之就是睡得少,动得多。而阳则主动,目的就是帮助我们阳气舒展生发,与春天生发之气相应。此外《黄帝内经》建议,春天多到室外散步,甚至潇洒地披散着头发,伸伸懒腰。

在中医的五行学说当中,春有生发、舒展的特性与五行当中木的特性一致,由于肝也属于木,所以在春天,违背春天的自然规律,非常容易伤肝。所以,春季做到心情舒畅,就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也就是说,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盛秀美的季节。我们放眼望去,庄稼不都郁郁葱葱,食物中花繁叶茂吗?

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休作?《黄帝内经》建议像春天一样,应夜卧早起。这时睡得晚、起得早,就意味着静得少,动得多,这就能帮助体内的阳气舒展与释放。

情志上我们该怎么调适?

在夏天,假如用中医的五行来对应表达,一个火字就可概括了。在中医的五脏分类之中,心是五行属火的,心主神志。那么我们想想,夏天我们的情绪是不是比较容易浮躁或者烦躁?实际上就是天地的火气,跟人心的火气,发生了互动,火上加火了。

所以《黄帝内经》建议,不要对这长日的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古人甚至还有一说,夏天应常如冰雪在心。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容平就是自然界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秋天的三个月里,是万物果实累累、丰收的季节。在这一年里天气萧条,万物凋零,大地明净。

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作息呢?《黄帝内经》建议宜早卧早起。为什么呢?如果跟春天与夏天相比,秋天睡得早,起的也早,但是总的来说睡眠时间还是增加了。阳主动阴主静,其实实际上是帮助体内阳气开始内收,以顺应天地自然阳气的内收。

在情志上面的调节,应做到情志安定平静,使体内的气内收,收敛向外宣散的神气,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

冬天我们到底该如何“养”“藏”?《黄帝内经》中说冬天三个月,是万物生机内藏的季节,水都结成了冰,大地也被冻裂。

《黄帝内经》指出了“无扰乎阳”这一冬季养生的原则。这四个字指的就是不要去扰动我们的阳气,在作息上应做到早卧晚起,也就是太阳落下就要早早睡下,晚到什么程度呢?晚到太阳出来了,才能去起床去做我们的工作。

为什么要这样呢?睡得多意味着动的就少,动得少就有助养阳气的收藏。时常要离开寒冷之处,多靠近温暖的地方。除此之外,不要让肌肤的毛孔张开出汗,导致阳气的丢失。

为什么说出汗就是阳气丢失呢?在中医汗孔又叫气门,我们都知道出汗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散热,而热大多数是以气态的形式散发出去,所以按中医的观点热接近于阳气,所以出汗就容易使阳气丢失。

如果能做到以上的方面,就是顺应冬季保护人体长期机能的法则!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