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就要复归,要慢慢地回归到婴儿的那个状态去

2022-04-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养生“,我们用一般的话语解释就是想有个好的身体,长命百岁。但长命百岁谈何容易,在当今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废气,污水,病毒,等等一些我们无法预知的东西,可能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而如今,人类也已然清醒过来,懂得了保护环境,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很久,具体很难说明,但我想问问,请问你能活得了这么久吗?这里我到不是说不必保护环境,而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注意下自己的身体。

养生之道从古至今就存在了,从三皇五帝时代到科技时代都不曾断过,因为有很多人为了能活得更久而想方设法寻求养生之道,但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想必大家也已然知道,想活得更久,这不难理解,人有七情六欲,有的人是在某些高位上舍不得放下,有的人是因为亲情,爱情,而有的人则是因为自身的理想还未达到等等,这是人之常情,道家说太上忘情皆可长生,而又有人能真正忘掉吗?

小孩子都是手握着拳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就叫“生而神灵”。刚出生的小孩是把拇指扣在里面握拳。拇指都压着一个穴位(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即心经的少府穴。心藏神,心主神明,说明婴儿是内含神灵,神气不外泄的。

所有人刚出时都由脐带跟母亲的精气神连在一起,随着“啪”的一声把脐带剪断,人就变先天为。当人长大之后,手慢慢地松开了,之后的一辈子里有的人抓权,有的人抓名,有的人抓利,有的人抓钱,有的人抓人,最后逐渐老去,撒手而归,撒手就没有神灵了,神灵散掉了,人就死了。

我们试想小孩子刚开始说话时,都在说什么?他们总在发问:“妈妈,我从哪里来的?”还有的会问:“妈妈,人会不会死啊?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呢?”这是对生命本质的发问,这是终极的问题,是哲学问题。

婴儿问的都是哲学问题,一个人离哲学越近,就离婴儿的状态越近;离婴儿的状态近了,你想不长寿都难啦。

而我们长大后问的多是世俗问题,比如我们总是问:“吃了没有?”“你一年能赚多少钱?”“你住多大的房子?”我们失去了我们幼小时的童心和超脱,不再关怀生命本质,越来越失掉天真。

幼小时做事情非常快,想做什么就立即去做,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每一个人小时候都是如此专注,比如说小孩子看到一朵花,他会一下把花抓住,不管花上有没有刺,有没有毒,也不管路有多么的坎坷不平。

可长大后,想要什么,我们常常瞻前顾后、思左想右、犹豫不决、左右摇摆。考虑问题太多了,不再“徇齐”,做事情有意无意地背离真实、专一,烦恼渐生,健康受损。

当我们吃穿不愁的时候,其实需要超脱一些,去关怀一下生命的本质,对终极问题发问,只有多考虑这样的问题,你才能成为天真的人,才能长寿。

太上忘情,其实就是无欲无求,忘掉自身,忘掉一切,就像是回归婴儿一样,确实,那样的确可以达到长生。

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通过保健方法、方式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而延年益寿的活动。也就是要做到未病先防。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总体可分为保养、涵养、滋养等。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所以养生就要复归,要慢慢地回归到婴儿的那个状态去。

对于养生,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一起在评论区交流哦~

如果觉得《养生就要复归,要慢慢地回归到婴儿的那个状态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