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警惕“五种疲劳”)

2022-11-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文稿 | 儒风大家原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处于行、立、坐、卧、视等姿态。

然而,以上任何一种姿态,都不宜维持过长时间。

长久地站立、坐着、卧床、行走甚至目视,其实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黄帝内经》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这五种过度的疲劳,会对身体造成五种严重的损伤:

用眼疲劳伤血,卧床不起伤气,久坐不动伤肉,长期站立伤骨,过度运动伤筋。

为使气血和畅、脏腑协调,应保持劳逸适度,警惕“五种疲劳”。

1

久视伤血,劳于肝也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藏血,而肝脏的经脉,又与眼睛紧密相连。

自古医者就有“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之说。

人双眼视物的能力,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

“久视伤血”,是指人长时间用眼过度。

不仅会使双目疲劳,视觉能力下降,而且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造成血虚。

比如整天上网,盯着手机、电脑看,都会造成视力和肝脏的双重损伤。

一段时间的用眼过后,可以敷一片清凉的眼贴,闭目养神。

或是站起身来,眺望一下远方的树木,用绿色舒缓眼睛的疲劳。

2

久卧伤气,劳于肺也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

人体之气,贵在新陈代谢,为人体注入新鲜活力。

长期卧床,会使呼吸迟缓,肺气不能很好地送达周身。

气机不畅,久而久之造成虚耗。

其中,最“伤气”的做法,当属“饱食即卧”。

药王孙思邈说:“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饱食即卧,是指刚吃饱饭,就迫不及待地躺下休息。

食物在腹中未及消化,积而淤滞乃生疾病。

故饭后宜适当散步活动,所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既能够促进消化,更使体内津液流通,有益于身体健康。

3

久坐伤肉,劳于脾也

脾主运化,供养四肢肌肉。

脾是人体内的“运输官”,负责运送“水谷精微”。

也就是吸收食物中的养分,再分别供给四肢。

久坐则脾气不健,食物尚且不能得到克化,更无法为躯体运输养分。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懒人,能坐着绝不站着。

这种人往往脾湿过重, 脾的运化功能非常弱。

营养供应不畅,自然肌肉松弛、肢体疲倦,整个人都显得软弱无力。

不仅日常活动打不起精神,甚至就连吃饭都不觉得香。

现代人经常伏案工作,更应注意不要久坐不动。

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起身倒杯水、走两步,放松一下僵硬的肌肉。

这样不仅能使肢体得到舒展,而且也能让大脑得到休息。

有效缓解肩颈肌肉劳损,预防损脾胃疾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

久立伤骨,劳于肾也

肾能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养骨,故称肾主骨。

腰为肾之府,长久站立需要保持“腰直骨坚”。

势必会造成骨骼的疲惫,进而损伤肾之精气。

肾气不足,就无法及时生成骨髓。

骨髓不能充养骨骼,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磨损。

进而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是谓“久立伤骨劳于肾”。

人在久站疲劳后,常见腰酸背痛,往往是肾气不足的征兆。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抵抗力差,也是肾气不足所致。

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灸肾俞穴,激活补充肾气。

只有肾气充盈,才能生髓充骨,使人体的骨骼强健有力。

5

久行伤筋,劳于心也

心能生血以养筋。

筋脉必须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养,才能“骨正而筋柔”。

长时期的行走、奔跑,使筋脉持续处于紧绷的状态。

同时,也增大心脏的供血负担,让心跳不得不保持在过快的频率。

剧烈运动过后“抽筋”“拉伤”,正是由于短时间内心脏供血不足,无法滋养筋脉。

古人云:“肢体躯干穷劳于外,则五脏精气伤于内。”

锻炼也要讲究规律和原则,并不是活动量越大就越有益。

最主要的一条:舒适才好,量力而行。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养生之道(警惕“五种疲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