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嵇康为什么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

2022-12-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8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他是魏室宗亲,对于司马氏的篡夺行为十分反对。

据坊间传说,魏晋易代之际,嵇康因钟会告发其造反被判死刑,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愿宽赦他,司马昭不许。

嵇康临死前从容淡定,奏“广陵散”曲后慷慨赴死。嵇康最重要的罪名是造反,即密谋用武力推翻司马氏政权,不过证明其罪名成立的史料不多,后人认为钟会的告发没有太多依据。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首,竹林七贤都雅好老庄,直率狂放,不拘礼节。当时,嵇康成名已久,而钟会是新朝权贵。

据说钟会写了篇文章想得到嵇康的褒誉,但又害怕自己写得不好被嵇康批评,故而把文章从围墙外扔进嵇康家。后来嵇康在东都洛阳隐居打铁,钟会去拜访他,嵇康打铁不辍,不理睬钟会。

钟会见势头不对,看了一会儿转身准备离开。

嵇康对钟会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也不示弱,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如此话不投机,可见二者歧见之大。

嵇康之死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之外,思想上的因素也很重要。

嵇康原本与山涛等人隐居当阳山,后来,山涛无奈出山为司马氏政权服务,并推荐嵇康为新朝服务。

当然,山涛推荐嵇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嵇康,使嵇康与前朝划清界限,同时向新朝表示效忠。

但是没想到嵇康并不领情,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自取其祸出去当官,他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彻底得罪了司马氏政权。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思想的中心观点。

所谓“名教”,是指以儒家伦理纲常为中心的理念,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忠孝仁义;

而“自然”,指的是人的自然本性,“任自然”即主张让人顺应自己的性情发展,认为伦理纲常是对人的本性的戕害。

当时司马氏以孝治天下,以礼教约束人心,但其自身却是通过篡权而得到天下的。

在嵇康看来,司马氏口头上主张名教,却行篡夺之实,无疑是虚伪的。

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表面上看是批判“名教”束缚了人自身的本性,深层意思无疑是对司马氏父子篡夺曹魏政权行径的直接讽刺。

如果觉得《嵇康为什么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