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探析

2022-12-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也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在此阶段,初中生的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此时初中生具有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很容易被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吸引。此时,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引导,十分的重要。所以,此时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不能固守传统教育观念,必须重新对师生关系进行审视,明确自身的角色,发挥好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在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实现有效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掌握好自身的角色和作用,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在课上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上看,此时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并没有形成丰厚的知识储备,对于一些心理问题的处理,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并且,在现阶段的初中教育中,对于教学,很多教师依旧采取应试教育模式,对于班级管理,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对于学生进行强制的管理和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使学生心理受到伤害,这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心态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教师则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成长。在心理健康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学生讲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主题性的讲座,在课前制作PPT课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学生讲解情绪调节的技巧,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实现健康的成长。另外,心理健康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实效性。

三、开展多种教育方式

在初中教育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开展多种教育方式。第一,组织读书活动,借助阅读书籍的方式,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心理保持健康的状态。第二,加强校园宣传。在学校中,可以利用广播、宣传栏、公告、校园板报等场所,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考试焦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第三,优化课程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增强学科间的联系,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实现学科融合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第四,组织多样化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寓教于乐的方式同样适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游戏活动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才智和创造力,实现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

四、强化家校沟通协调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对于学生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如图一)。在现今时代下,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实现家校共育。因此,心理健康教师需要与班主任做好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引起家长对孩子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视。家长需要做到:第一转变教育观念,第二以身作则,第三重视对孩子的精神引导,第四尊重孩子,第五保持家校联系,第六关心孩子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引导。所以,心理健康教师需要为家长推荐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推进的背景下,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关乎着学生身心的发展状态,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需要依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合理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实现身心健康的成长。

如果觉得《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探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