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探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策略(增强教学工作实效性)

2023-06-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7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有利于落实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也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逐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促进社会发展奠定保障。小学生良好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会对其一生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因此对于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明确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确保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及特点,使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核心素养的内涵丰富,教师也应该从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摆脱出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增强教学工作实效性。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1.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四个方面,四者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使学生能够流畅运用语言表达自我想法;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断提高思维品质,增强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情趣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文内涵和审美表现;文化修养的培养,则要求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快良好人格的塑造。

1.2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真正解决了教育工作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提升中国教育整体水平。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径。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价值,使其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当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增强实践应用能力,防止出现思维僵化的问题。采用多种方式组织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问题

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程度不足,是导致教学工作推进遇到阻碍的关键。未能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之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存在形式化问题,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能力素养和情感态度的关注。认为语文教学只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和自我价值实现,不利于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也会对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阻碍。在教学中仍旧以自我为主,缺乏对学生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的激发,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究学习需求。不同学生在核心素养发展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如果教师未能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将会导致学生表现出较大的不适性,无法跟随教师的步伐开展课堂学习,久而久之失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在评价工作当中,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潜能无法得到充分挖掘。

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策略

3.1引导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够使学生增强内在源动力,为课堂高效学习打下基础。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其学习动力往往来自个人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应该以兴趣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在快乐学习当中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培养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当中引导学生的独立分析与思考,可以构建高效化教学课堂。转变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能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自主探索新知识与新内容,增强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比如在《将相和》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内容,并寻找与课文的相关历史资料,使其摆脱教材内容的限制,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缘由等。通过自主学习,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构建课堂情境

良好的课堂情境,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消除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化的弊端,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教学情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以生动的情境画面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在构建教学情境时,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有效衔接,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及要求。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依据,能够运用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有助于创造力的激发。比如在《草船借箭》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课件当中播放相关影视片段,使学生感受草船借箭的场景,在声音、画面的共同作用下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展示,真正使教学内容“活”起来,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无聊乏味情绪,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3.3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当中,如果在教学当中与生活脱节,将不利于语文学科特点和优势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素材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可以起到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整合与利用,并在生活当中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对生活化资源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学生在熟知的事物当中能够消除对学习的抗拒感,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其创新意识,同时能够在认知冲突当中真正了解语文知识的用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生活化教学素材与资源的应用,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关联,真正实现对传统课堂的拓展与延伸,使教学工作能够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比如在《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等实施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在家庭当中向父母询问传统节日的习俗,并对传统节日的由来进行探索,在生活化教学当中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当中提高核心素养。

3.4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力,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其合作学习提供可靠的保障。尤其是在很多语文学习任务当中,单纯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实现,而通过合作学习则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于合作型人才的需求逐年提升,只有在教学中做好与社会发展的衔接,才能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注重对学生的合理分组,使其能够在小组当中取长补短,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能够从他人那里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合作当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与优势,有利于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转变对语文学科的固有偏见。教材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在课堂当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合作学习的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5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上有所不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也应该对其予以针对性关注,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推进教学任务,真正引导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在课堂教学当中落实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避免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当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合理调整,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降低学习目标的难度,使其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主动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并通过和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畏惧情绪。只有在差异化教学当中,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培养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层次划分使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身学习目标。

3.6优化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的构建,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现状,同时帮助教师通过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增强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以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同时划分多个小目标,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实施评价。因此,应该采用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措施,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比如学习态度、任务完成度、合作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避免出现只依靠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现象。在评价中除了依靠教师评价外,也应该拓展评价的方式,包括了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使评价模式更具多元性。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程度外,更要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予以评价,使教学工作更具指向性。

4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构建高效化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教师对核心素养概念和内涵的认知程度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的限制,也会使得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受到限制。为此,应该通过引导自主学习、构建课堂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合作学习、尊重个体差异和优化评价模式等途径,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常态化,以实现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如果觉得《探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策略(增强教学工作实效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