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脾虚会导致肾虚 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 中医养生 脾胃)

2023-05-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脾之健运与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而肾的精气强弱,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脚冰凉。

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二者在气的生成特别是在宗气的生成过程中相互协调,缺一不可。宗气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合于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而成。

肝主疏泄。肝与脾在气机的升降中起协调作用,脾胃之气充实,则肝健运得行,气机升降有节。研读《灵枢·百病始生》《金匮要略》《脾胃论》,深刻认识到:疾病发生,正虚为本;脾胃虚损,百病由生;治疗疾病,扶正固本,注重脾胃为先。那么,脾胃虚损,究竟会造成哪些病呢?

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指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消化不良。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指结肠、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大肠,但与肺、脾、胃、肝、肾的关系密切。慢性胃炎。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不畅等有关,其病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脾胃好不好,主要看三处,脾胃好不好,其实都写在脸上,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就能看出脾胃问题,大家不妨对照自查。

第一看脸色,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脾胃好不好,主要看三处,第二看食指,食指反映了整个脾胃功能的情况,如果食指有弯曲变形,根部有酸痛感说明你的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了障碍。特别是在商阳穴和前头穴这两个穴位所在的食指关节处出现硬块、结节、色变,都说明脾胃虚弱得比较厉害,平时可以多按揉这两个穴位,有保健作用。除了看食指之外,还要将十个手指并拢,看手指间有没有缝隙,如果手指根部缝隙过大,就是人们所说的“漏财手”,长了这种手的人,90%脾胃都不好。

第三看眼睛,中医看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可以通过眼睛的下眼睑是否有水肿来判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眼袋”。

脾胃的功能非常强大,尤其是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使气血源源不断地化生,并保障人体各组织器官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及足够的能量供给,故脾胃有“后天之本”的说法。脾胃是人体的“气血之源”,它对人体的营养吸收及运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负责人体的食物消化,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脾胃还有促进体内废弃物排出的作用。脾胃气充足,人体的其他器官才能和谐运转。

相对于“先天之本”的肾来说,脾胃更易受到伤害。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思虑过度等都会使“后天”有所损伤和不足。所以修补“后天”,培养“后天”,健全脾胃,保养正气,应是养生之本。如果总是眼袋水肿,就表明脾胃虚弱,要想彻底消除眼袋,必须先补脾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才有力量,身体的水是会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中医认为,甘属土味,与脾相配。在水谷精微之中,脾最喜欢甘味。因为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作用,有帮助脾的运化作用。如红枣糯米粥可以健脾胃,利水湿;山药白糖饮可以润肺补脾,益肾固肠。

如果觉得《脾虚会导致肾虚 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 中医养生 脾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