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农村关于小寒的饮食习俗(看到我都馋了)

2023-05-24 分类:养生资讯

古时候的农民是非常注重二十四节气的,因为他们一年到头都需要看天吃饭。这个二十四节气,不是随便划分的。而是来自我们古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每一年都分为二十四个固定的时段,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不同的节气,农民们会选择种植不同的蔬菜水果,而且根据不同节气带来的气温影响,农民们也会吃不同的东西来抵御。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饮食文化。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农村关于小寒的饮食习俗。

小寒是一年中倒数第二个节气,如果说冬至表示的是一年中真正的冬天来了,那么小寒则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我们身边了。虽然现在的社会并不觉得小寒多重要,但是在以前的农村,小寒来了可是非常重视的。小寒出现的日子是冬天,是农民们不忙的时候,于是他们便能闲下来过节。不同地区的农民,对于小寒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南京的农民,对小寒节气是十分重视。在每年的小寒,南京农民一定要吃一碗菜饭。菜饭是用黄青菜与猪肉片、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碎混杂着糯米一起做成的,吃起来十分的香。做菜饭用的食材都是南京当地的土产,所以又名南京菜饭。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的农村很久以前是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大白菜的一个类群,属于天津特产。农民们以前能吃到的美味,基本都是自己种植的。黄芽菜能耐冻,并且高产。于是天津的农民都喜欢吃这种营养丰富,叶质柔嫩的菜。在小寒来到的时候他们会拿黄芽菜涮火锅。

西宁的小寒比较奇怪,大家是吃麦仁饭的。西宁那边,除了种麦子之外,养牛羊的牧人也多,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将麦仁放进锅里和牛羊肉混合同煮,再加上花椒等调料作为点缀,用小火煮上一夜,这样做出来的麦仁饭既有肉香味,也有麦子的清香,让人吃到停不下嘴。

小寒吃腊八粥是很多地区的传统习俗,《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是一种甜粥,现在的腊八粥里面有很多杂粮,大家都非常的爱吃。在以前的时候农村人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对于小孩子来说,腊八粥就是人间美味。

有腊八粥的地方自然少不得腊八面。陕西这些少产大米的西北地区,当地的人都偏爱面食。因此在过小寒的时候,农民们是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腊八面里面也不是放红枣、桂圆、花生之类的农货,而是用各种果品、蔬菜做臊子,自己在家把面粉揉团搓面条,再擀好。臊子和面条再一起下锅煮着吃。

还有其他的地方我没写近来。农村可以说是对古老传统最为坚持的地方了,哪怕是一个节气,他们也会遵从习俗。不知道你们的小寒是怎么过的呢?

如果觉得《农村关于小寒的饮食习俗(看到我都馋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