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常识=常错(超5成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存“误区”)

2023-05-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019国家食品安全宣传周今天启动,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揭晓答题结果,中国人对于吃的认知,第一次有了千万用户级的大数据画像。

这场全民抢答活动,6月10日上线首日便吸引了300万消费者的参与,截止6月17日,短短一周内,参与规模已破1200万人,创下了多年来食品安全公众风险交流的新记录。

消费者只需登录支付宝页面,搜索“答答星球”小程序,就可以选择单人挑战或者双人PK的参赛方式,竞答1000道食品安全常识题和谣言辨析题。而在线下,盒马鲜生全国150余家超市,也都开辟了答题专场,形成“线上+线下”,全民关切食品安全风险的新现象。

而千万用户参与的背后,超过50%的总体答错率,揭示出食品安全认知误区依旧严峻的现实。

常识=常错?答错率整体高于50%

此次竞答题目共计1000道,集纳了中国检疫检验科学院、中国健康传媒集团、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等诸多机构的专业能力,共分食品谣言、网红食品、垃圾食品等五大专场,涉及食品储藏、加工、甄别等多个环节,既有各类养生等民间说法,也有关于添加剂、毒性等科学问题。

数据显示,3亿的答题场次,整体答错率达50%,其中政策和原则类准确率较高,稳居70%左右,体现了社会共治下的政策传播的成效;而意外的是,越是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常识,错误率反倒越高,形成“常识=常错”的怪圈,比如:

白酒的储藏温度是多少?

奶油在-15度下可以保质多久?

红酒开启后在冰箱内可以储存多久?

这类生活常识答错率竟高达85%以上。(确定这是常识吗?为啥我不知道?!)而一涉及养生类题目,总体答错率持续稳定在半数以上,成为食品谣言滋生的温床。

广东消费者最好学

江浙答错率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答题者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而广东省消费者参与规模遥遥领先,占去了16%多的比例,紧随其后的是江苏和浙江,占比都在8.6%左右。爱吃敢吃的广东人,最为好学。美食富饶的江浙,也对食品安全知识情有独钟。

但好学并不意味着认知素养高,数据显示,江苏和浙江两地消费者的答题错误率高居第三、第四位,均超过了65%,而广东省的表现稍好些,错误率为57%,以如此的参与规模,排进准确率前八,实属不易。

咖啡与巧克力

“最熟悉的陌生人”

90后年轻人成为答题最积极的人群,占去总人数的46%,而60后群体占比仅6%,老年人群体参与食品安全交流的热情有待激发。

有趣的是,早7点和中午12点以及晚6点的三餐时段,是公众参与答题的最热时点,展现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结合场景化开展的优势。

以咖啡和巧克力这两种年轻人十分喜爱的食品类别为例,总体答错率却分别达到57%和61%,答错人数占半数以上的题目分别超过50%和70%。爱吃却不了解它,这就是食品谣言的温床。。。

分辨养生谣言,任重道远

在200多个涉及食品谣言的题目中,有20题,超过半数以上的人答错。它们当中多数是广为人知的“养生常识”,比如菠菜补铁、喝茶排油、猪蹄美容、牛奶助眠等等(原来这都不是真的~),也难怪养生类谣言在网络泛滥了。

一些“陈年老谣”依然错误率居高不下,比如71%的答题者觉得速生鸡是催出来,61%的答题者认为催熟的果蔬会让孩子性早熟。实际上,速生鸡主要是动物育种和科学饲养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而催熟果蔬的原理和在家用苹果、香蕉催熟柿子的道理一样。

食品自制,重重隐患

近年来,基于对食品过度添加等现象的担忧,不少消费者兴起了自制食品的潮流。本次答题中,类似土法榨油,自制发酵米面,自制药酒等行为,不少消费者的认知是盲目乐观的,存在误区。而专家指出,这类认知如果真落实在行动上,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比如自制药酒,有些地方习惯添加乌头、附子等中草药。但这些草药中含有乌头碱,是一种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剧毒物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造成严重损害,轻则四肢麻木,重则死亡。比如自制发酵米面,在一些地方如吊浆粑、酵米面等,其制作需要长时间发酵或浸泡,过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就容易引起中毒,且无特效解毒药物,致死率高达40%—100%。比如土法榨油,很多原料看似新鲜,但像微小霉变带来的黄曲霉毒素风险,单凭肉眼并不容易识别;其次是工艺,土榨油制作要进行高温处理,易产生苯并芘等强致癌物,危害巨大。

原来,这些“常识”都是错的!

你答对了吗?

责编:唐 婧

编审:刘志军、李 锐

如果觉得《常识=常错(超5成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存“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