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什么大米里面会生虫 这些虫子从哪来(生虫的米还能不能吃)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为什么大米里面会生虫?这些虫子从哪来,生虫的米还能不能吃?

在过去的农村,因为房屋阴暗潮湿等各种原因,家中总会出现各种昆虫,蚂蚁是最常见的,一只蚂蚁微不足道,但是蚂蚁的群体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它们可以把家里的木制家具咬的千疮百孔,变成一堆木屑,给人们带来困扰,现在农村家庭住房基本都进行了装修,有效的防止了昆虫的进入,但是每当到了夏天,明明存放好的大米中却常常会出现令人恶心的小虫子,大米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主食之一,大米中含有稻米近64%的营养物质和90%以上的人体所需营养元素,有些人看到大米中生虫之后会起一身鸡皮疙瘩,然后直接把米给扔掉,但是这样的话实在是有些浪费,那么生虫的大米到底能不能吃呢?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些小虫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米虫也可以称作米象、象鼻虫,米虫的产生其实在地里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当稻米收割的时候,虫卵就会粘附在大米上,因为虫卵非常细小,人们用肉眼是发现不了的,虫卵就随着谷物送进粮食加工厂进行加工,机器的快速运转也不能将其处理干净,这种昆虫喜热怕冷,因此米虫多出现在炎热的夏天,虫卵孵化成一个个蠕动的小虫子,这些米虫因为出生在米堆当中,所以根本不会出现饿死的情况,米虫一年当中约有8~9个世代,一世代约20-50天,在高温下繁殖较快,32℃时一世代只需25天。

成虫平均寿命达3个月,所以大米中一旦出现米虫,不采取措施,就会产出无数的米虫。大部分家庭中用于装米的器具基本都是循环使用的,就算是把生虫的大米给扔掉,在桶内或许依然会隐藏着之前大米所携带的米虫虫卵,地缝墙缝都可能是虫卵的藏身之地,人们更不会轻易的发现它们,等到了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就会孵化成米虫啃食大米,就算把米桶换新也改变不了米虫的产生,因为粮食加工厂内每天都需要加工大量的谷物。

虫卵也会留在传送带等地方,装袋包装时同样把虫卵装了进去,虫卵变成米虫只需要等一个合适的温度,有关研究显示,当温度在11摄氏度以下或者35摄氏度以上时,米虫就不会产卵了,我们在储存大米的时候就可以多注意一下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就算避免不了米虫出现,也不用过多担心,因为这些虫子对人类并没什么危害,不会叮咬人类,更不会寄生到人身上,米虫也不会携带病毒细菌,不会传染疾病,高温加热之后,没孵化的虫卵会被杀死,就当给自己加了一份营养吧,如果大米中只是少量的米虫,在淘洗时清理出来就行!

也可以把大米放在太阳照射的地方,这些米虫怕晒,在太阳底下,米虫就会自觉的爬出来。如果觉得麻烦,还有个小妙招可以一试,可以将一瓶50克的白酒打开瓶盖,埋进大米当中,只留出瓶口密封大米容器,这样白酒挥发出的乙醇就有灭虫杀菌的功能。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米虫呢?又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如果觉得《为什么大米里面会生虫 这些虫子从哪来(生虫的米还能不能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