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天冷贴秋膘 秋冬季切勿乱食补(补错了反伤健康 吃对了才重要)

2023-05-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最近几日能感觉到秋天真的来了,不仅连下了几场雨,大风也如预期到来,凉凉的秋风带着绵绵细雨,气温下降了不少,又到了一年一度“贴秋膘”的季节了,也是传统中医认为的进补时节。现代人注重养生,不少人也习惯把食疗进补作为养生的一部分,尤其是到了换季的日子里更是频繁进补的时间,不论是温补、热补、平补、凉补,连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喜欢没事就喝个鸡精、吃药膳火锅、大补羊肉汤、四物鸡等等,好像吃这些补类食物,就可以瞬间补充体力、强健体魄。

但是,进补并非人人适合,很多人都存在补错或者补过头的现象,那么到底应该要怎样进补,才能让身体真正获得健康,让五脏六腑获得平衡状态?

身体没事别乱食补,很容易适得其反

常听人说药膳食疗中分温补、凉补,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温补,哪些人又适合凉补?中医师表示,药膳进补应该遵循“寒者温之,热者凉之”的基本原则,有虚、寒现象的人,才需要温之、补之。有热象的人,则应该予以清热或平补凉补,例如脸色不好,容易疲倦、手脚冰冷、起身容易头晕,以及刚刚生产完需要坐月子的妇女等这些人,才适合选用温补药膳食疗,不过,即使如此也要先咨询医生,避免补益过于燥热。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食用温补的药膳,例如体质比较燥热的人就不适合,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容易“上火”的人,这种体质的人再进行温补,无异是火上浇油,会让身体燥热情形更加严重。

此外,有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三高、痛风等患者,都不建议食用温补药膳;有高血压,中风病史的人,也尽量不适合温补,以免造成血压升高;有妇科疾病的妇女,进补时尽量少吃温躁的补品,否则容易导致月经异常的问题。

正确选择食补,讲究平衡才能健康

进补在中医是一种阴阳平衡的概念,所谓的原则就是“损有余,补不足”,以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就是针对自己身体的需求,来摄食需要的营养成分,改善身体亚健康的状况。例如,一样是所谓燥热体质,体型壮硕有实热的人,比较需要一些凉性的清热食材或药材,例如西瓜皮可以缓解热晕眩症等;但如果是更年期阴虚造成的虚热,通常会出现皮肤、眼睛或口腔干燥的现象,此时就需要咨询医生,通过摄入相应的清热润燥的食物或者药物,才会有效果,但如果阴虚导致的燥热,自己不了解情况,贸然清热的话,可能会出现清热太过,造成虚热加重的反效果。

实际上,跟古人想I比较,现代人的营养其实都已经很充足了。古人认为“贴秋膘”选择食疗,往往是因为秋冬季节食物、蔬菜等会出现匮乏,为了健康过冬而选择的一种方式,但现在人基本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只要平常饮食选择新鲜、抗氧化、高纤的食材,并不需要特别进补,偶尔觉得身体比较虚弱的话,可以咨询中医师,用山药、鸡肉或鱼肉等食材熬粥或者煮汤,加入一些补气类中药,就可以达到不错的补气效果。

如果遇到非常寒冷的天气,则可以考虑吃些羊肉汤、火锅、或者姜母鸭这类的食物温暖身体,但在日常并不需要特别多的摄入,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想要进补,听听医生和身体的“意见”,看看合不合适

很多人,看过一些中医资料,或者听旁人说过一些中医的知识,便以为自己可以成功驾驭,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来进行食疗进补,往往最后会影响健康。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人食疗弄错的情况,本来是虚冷需要温补者,却给予凉补的方式,会出现身体更加倦怠、手脚更冰冷、甚至是腹泻的情况。或者是上火实热需要凉补者,却以温补调养,则会出现口干舌燥、失眠、火气大等情况;甚至有高血压者,贸然采用了温补,结果肝火旺盛、血压升高,甚至会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所以如果想进补,首先应该咨询专业的医生,如果自己食疗身体出现不适、反效果,就应该立刻停止进补,或者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觉得《天冷贴秋膘 秋冬季切勿乱食补(补错了反伤健康 吃对了才重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