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学会捏脊疗法 保健调理不用药(一家老小 大人孩子都适用)

2023-05-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捏脊疗法就是在脊柱的部位,由下而上连续的挟起肌肤,一边捏一边向前推进。起于骶尾部,结束于项枕部的一种推拿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小儿疳积,腹泻腹胀,营养不良等儿科疾病的治疗。当然,对于成人的神经衰弱、失眠、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妇科病等,同样有效果。

操作方法

一,捏脊的八种手法

捏脊是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将背部脊柱正中线的肌肤捏拿、提起、放下,由下向上推捻,从尾骨部位的长强穴开始,捏拿向上推捻到项枕部,做连续的提放动作,一直捏拿到第七颈椎部的大椎穴,为一遍。也可以再向上到枕后哑门、风府穴处。一般每日治疗一次,捏脊3到5遍。在捏拿向前进时,捏三下,向上重提一次。

在实际操作中,捏脊的手法有捏、拿、推、捻、提、放、揉、按八种手法。称为捏脊八法。学会这八种手法,长期不断实践,就可以成为一个捏脊高手。调理某些疾病,不用打针吃药,相当于开启了人体的生物药箱,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对自己的一家老小,都是一种有益无害的纯自然疗法。

捏法。是用双手拇指与食指从长强穴将肌肤提起,向上不断的将肌肤捏拿、推捻、提放的动作,使肌肤连续不断地卷起,就像水浪一样向前波动,一般在捏拿时双手与患者背部呈45度角。拿法。拿法是与捏法相似的一种手法,是双手的拇指、食指二指将肌肤拿起后向前推捻的动作。推法。推法是用双手食指第2、3节部,紧贴在背脊正中线的肌肤,沿着正中线连续保持一定速度向前推进。捏脊一遍20秒钟左右。捻法。捻法是用双手的拇指、食指两指将捏拿起的肌肤做揉捻动作,并左右手交替向前推捻前进。捻时双手拇指球与食指中节挠侧上面连续向后搓捻,随搓捻随向前推动,像鸟啄食一样的动作。提法。提法比一般的捏拿动作稍重,是双手食指向前,拇指轻轻地提起动作。有时在提起放下时可听到肌肤的摩擦音。放法。放法就是双手拇指、食指在不断的提起的同时,把前面所提起的肌肤进行放下和松开的动作,这样就形成了波浪式向前推进动作,每次捏拿推捻过程中必有的动作,也是捏脊推进的扫尾动作。揉法。揉法是在捏拿推捻完后,在肾腧穴或其他穴位轻轻揉动3到4次,经常同按法同时操作,属于捏脊的结束动作。按法。按法是在捏拿推捻完后,双手拇指腹在揉的同时进行按摩穴位的动作,有时为了提高疗效,可根据不同的病症,按揉不同的穴位。捏脊疗法就是在上述八种手法的综合下形成的一种波浪式推进的捏、拿、提、捻、放动作。一般每日进行一次,每次3到5遍,在空腹时进行。

二,捏脊疗法的作用部位,

捏脊疗法的作用部位是背部的脊柱正中线,从尾骨部起到第七颈椎部,也就是说沿着督脉经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到大椎和风府穴,捏拿完毕以后再按揉肾腧穴。

主治病症

一,厌食。捏脊时重提大肠腧、胃腧穴、脾腧穴,捏脊后按揉上述各穴及中脘、天枢穴及足三里。

二,呕吐。捏脊时重提胃腧穴、肝腧穴、膈腧穴,捏脊后按揉中脘、下脘、章门、天枢、神阙穴。

三,腹泻。捏脊时重提大肠腧、胃腧穴、脾腧穴,三焦腧, 捏脊后按揉中脘、上脘、天枢、气海、足三里。

四,便秘。捏脊时重提大肠腧、胃腧穴、肝腧穴,捏脊后按揉气海、关元、足三里。

五,多汗。捏脊时重提肾腧、厥阴穴、肺腧穴,捏脊后按揉中脘、关元。

六,尿频。捏脊时重提膀胱腧、肾腧、肺腧,捏脊后按揉中极、三阴交。

七,烦躁。捏脊时重提肝腧、厥阴腧,心腧,捏脊后按揉膻中、内关。

八,夜啼。捏脊时重提胃腧、肝腧穴、厥阴腧,捏脊后按揉神门。

九,失眠。捏脊时重提肾腧、脾腧,肝腧穴,捏脊后按揉神门、三阴交。

十,月经不调。捏脊时重提关元腧、脾腧,膈腧穴,捏脊后按揉关元、血海。

十一,呼吸系统疾病。捏脊时重提 肾腧、肺腧,风门,捏脊后按揉中府、膻中。

注意事项

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皮肤病者慎用本法。饱餐及饭后都不适合立刻使用本疗法,需要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伴有高热心脏病或者有出血倾向的慎用本法。对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提捏不宜太重,可先用捏五提一法或单捏不提法,最好不要选用捏三提一法。如果头面部症明显,眼睛发红、痒涩,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燥急、惊悸咬牙等,可捏至风府穴。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六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三到四天。慢性病在一个疗程以后可以休息一周,再进行第二疗程。关注健康,关注自然疗法,这里是云养生,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健健康康的好身体。

如果觉得《学会捏脊疗法 保健调理不用药(一家老小 大人孩子都适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