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生命周期健康为中心)

2023-05-3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7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为中心

从以诊断治疗为中心,到以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为中心

自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以来,远程医疗逐渐互联网化,互联网医疗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以来,在新医改的冲击下,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公司合作,大力开展信息化工作,不断优化看病流程,基于PC端开展在线预约、挂号、咨询等服务。2015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智能设备使简单的医疗服务如线上问诊等成为可能,但整体仍是以诊断治疗为中心。直至近一年来,互联网医疗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通过协调平台与医生团队,将服务范围从单纯医疗延伸至全健康流程,提供慢病管理、院外护理、院外康复照护等,构建真正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闭环。

2012-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阶段概述

互联网医疗诊前定义

以"诊断"为分界线,包括从信息收集到线上问诊全流程

对于医疗而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从基本信息收集到患者主诉、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询问以及结合已有检查做的鉴别诊断,医生能够凭借以上信息给出一个基本诊断,后续的治疗及疾病管理也会根据诊断进行。而诊断前的流程,也正是互联网医疗平台长期以来最容易满足用户相应需求的部分,相比线下繁琐而费时的流程,线上引导带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因而,本次报告将以"诊断"为分界线,区分诊前、诊后。互联网医疗诊前包含患者信息采集、医疗信息识别、预约分诊挂号以及在线问诊等几大部分。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前流程

互联网医疗诊后定义

场景包含院内外,内容包含从治疗到康复的全生命管理流程

从治疗到康复的流程一直以来就是医疗的重点内容。每种疾病在经过治疗后,预后、并发症、生存周期等都需要继续了解和关注,治疗带给患者的利弊,也需要长久的随访。但一直以来,线下诊后面临诸多难题如:1)由于患者依从性差造成的复诊难题;2)传统模式下患者的长期随访和指导治疗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很难实现;3)患者因药就医、用药指导等难题。互联网技术赋能的医疗诊后行业作为一个独立赛道,可以协助线下传统模式在院内的信息共享,院外的处方外延、复诊管理及诊后照护等方面不断拓展创新,帮助解决应对线下诊后管理日渐突出的现实问题。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必要性:医护资源

中国医护资源逐年攀升,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我国医疗技术及医护资源逐年攀升。据艾瑞推算,至2019年千人医生数已达到2.4人,千人护士数已达到3.2人,虽然我国千人医生数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然而中国整体医护资源相比其他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护士资源尤为紧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占总人口约5‰,而目前我国护士仅占总人口3‰左右。艾瑞认为,如果能在诊后院内阶段优化信息系统流程,并在诊后院外阶段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增加医患交流的机会,将会有效提升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且互联网赋能医疗诊后也会促进医联体的建设,二者共同作用,将会使我国目前的医护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015-2019年中国医护资源情况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必要性:院内流转

中国平均住院日不断降低,仍需多途径增加医疗效率

在我国医护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以最短时间、最佳质量、最少耗费,达到最优疗效成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方向。2015年至2019年以来,我国平均住院日不断下降,病床流转率增加。但仍要看到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医疗效率仍显不够。根据艾瑞估算,美国在近20年来医院总数减少约23%,病床数减少约39%,但平均住院日仍在不断下,相比而言中国在近20年来医院总数增加约86%,病床数增加约165%,因而目前美国医疗效率远高于中国。艾瑞认为,通过互联网医疗诊后的介入,将可使部分患者在院外进行疾病管理,进一步降低平均住院日并可有效提高医疗效率。

2015-2019年中美两国院内流转情况对比

2015-2019年中美两国医疗服务高需求人群对比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必要性:节省成本

线上相比线下节省医疗成本,推动社会健康高效发展

相比线下医院的熙熙攘攘,线上医疗方式对患者就医体验有着较大的影响。线上诊疗的模式,尤其是在复诊及诊后阶段,可有效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照护成本、交通成本及时间成本。根据艾瑞测算,诊后阶段线上模式算上线上问诊、医药及医护到家的医疗服务成本,平均单人每次医疗成本仅395元。然而线下就医的模式平均成本则高达每人每次1,080元。相比而言使用互联网医疗诊后方式,能够节省更多医疗资源,提高全社会医疗效率,让饱受疾病困扰、有着诊后医护需求的人群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和更舒心的就医体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健康高效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投融资情况

投资数量及金额整体呈增加趋势,行业受重视程度不断增高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自从2015年以来,投资金额不断增加。根据艾瑞估算,2020年前10个月投资额就已超过900.0亿元,预计2020年整年度投资额将会突破千亿元。从笔均融资的角度讲,2015年笔均融资仅0.7亿元,至2019年笔均融资就已高达1.5亿元,2015至2019年笔均融资CAGR高达21.0%,说明投资人对于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随着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以及2019年末开始的新冠疫情,使得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方式进行的院外医疗护理、慢病管理等服务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2015-2019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投融资情况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需求端市场规模

行业需求不断增加,2020年行业需求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慢性病人群开始知晓并重视自身所得疾病,并因此使线上医疗诊后需求不断增加。根据艾瑞测算,诊后医疗及护理的线上渗透率不断提高,从2015年渗透率不足5%,至2019年已达到8.5%。预计2019年整个行业需求端规模已高达2,839.6亿元,预计2020年行业需求端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目前行业存在的痛点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缺失、医护缺乏服务动力以及患者要求不断增高。其中行业标准的缺失会导致各企业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长远来看并不利于行业发展。目前行业亟需能够有实力、有G端资源的企业协助政府去制定赛道内的统一标准规范。

2015-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需求端市场规模分析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供给端市场规模

供给端增长快,预计2022年行业供给端将突破千亿规模

互联网医疗服务及技术支撑平台长期以来是互联网医疗诊后的重点内容,其包括诊后慢病管理、医药服务、诊后平台搭建、诊后平台外包等。相较而言,互联网诊后照护服务起步较晚,2019年在整体互联网医疗诊后中所占比例仅为5.4%,但随着护理需求不断增长及长护险等医保政策加持,艾瑞预计在未来三年互联网诊后照护服务将快速增长,其所占比例也会不断扩大,预计2022年占整体互联网医疗诊后比例将提高到17.8%。预计整个行业供给端于2022年将达到1,124.1亿元。供给端的痛点包括同质化医护服务的缺乏、盈利模式的缺乏以及医护专家资源的缺乏等。

2015-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供给端市场规模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市场趋势

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刺激供给端市场快速拓展

由于过去几年整体医疗大环境仍较为保守,医保支付、处方药线上购买等尚不明确,再加之移动端诊后管理技术有限,共同导致了盈利模式的长期不明晰,使得市场上供求方缺乏动力。根据艾瑞推算,2019年互联网医疗诊后市场供给端仅占需求端规模的1/10左右。但是,随着2020年多项政策的出台及国家医疗大战略方向的明晰,以及疫情对于互联网医疗诊后的推动,使得互联网赋能医疗诊后在便捷、高效、提高服务可及性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愈加明显,需求的井喷也将刺激并加速供给端市场快速拓展。根据艾瑞推算,至2022年互联网医疗诊后供给端规模将提升至需求端规模的1/4左右。

2015-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供给端与需求端规模比较

2015-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市场供给端规模占需求端规模比例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技术趋势

结合AI大数据制定标准化制度,辅助临床及管理决策的施行

互联网医疗诊后技术支撑在医院端的应用基础包括HIS、NIS、RIS、PACS等信息系统,依托于医院管理系统、成像系统、院外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用户医疗及护理信息的采集、储存、处理、检索、通信,进而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在提升医疗护理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医院及平台的经济效益。未来互联网医疗诊后技术将更多结合AI大数据,建立可以连接医院、药店、保险公司、体检机构等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应用平台及数据接口,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辅助临床及管理决策的施行。

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融合趋势

医康与康养深度融合,新型模式助力长护险政策落地

2020年5月,国家医保局推出《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决定进一步扩大长护险制度的试点范围,而推进医康与康养的深度融合正是符合规划要求的方向之一。随着中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群众对于医疗、康复、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加,除患病、失能人群外,慢病、亚健康人群也亟需医康养服务。艾瑞认为,互联网赋能的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康养服务的医康养结合平台,未来将有很大概率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并实行,并助力中国医疗大健康整体政策的落地。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背景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2.1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提出的背景

2.2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

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3.3营销策略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

4.2场址建设条件

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5.1项目组成

5.2生产技术方案

5.3设备方案

5.4工程方案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1总图运输

6.2场内外运输

6.3公用辅助工程

第七章节能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7.3节能措施

7.4节水措施

7.5节约土地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8.2环境和生态现状

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8.4环境保护措施

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

8.6公众参与

8.7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1劳动安全卫生

9.2消防安全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组织机构

10.2人力资源配置

10.3项目管理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11.1项目建设管理

11.2项目监理

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2资金筹措

12.3投资使用计划

12.4投资估算表

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

13.1总则

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3.3招标内容

13.4招标基本情况表

关联报告: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申请报告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建议书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4.4财务分析

14.5不确定性分析

14.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

15.1风险因素的识别

15.2风险评估

15.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16.2建议

附表:

如果觉得《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生命周期健康为中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