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苏东坡和儿子穷到吃不起饭(却用这个方法坚持下来)

2023-06-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苏东坡和儿子穷到吃不起饭,

却用这个方法坚持下来

上一篇文章中讲到,苏东坡晚年因“乌台诗案”而被驱离内地,流放至蛮荒落后的海南岛儋州地区。

身处异乡时,最大的孤独不是孑然一身,而是身边有人却无人知己。海南在宋朝时人口以土著黎人为主,语言尚不完全通汉,更不要说文化和文学艺术了。在这样一个陌生的人文环境里,苏东坡却怡然自得,总能给自己找到生活的乐子。

为了打发时间,他常常在外和各色人等闲聊,甚至要田间地头的庄稼汉给他讲当地的鬼故事。虽然有着富足的精神和娱乐生活,但物质条件的窘迫和匮乏依然是不可逃避的现实。

宋朝时,海南岛农业耕作水平不高,虽气候温润雨水充足,但常出现粮产不足的尴尬局面,其物资补给常常依赖于自雷州半岛渡海而来的商船。

每年秋季,海南多雨多风,致海面不可行船,广东和福建的商船无法驶过琼州海峡。此时时一年中食粮最为不继的时候,甚至连稻米也无法足给。

苏东坡再给朋友的信中讲到过他和儿子的困厄境遇:“厄穷至此,委命而已。老人与过(其子,苏过)子相对,如两苦行僧尔。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苏东坡乐观的志趣不仅在于给生活找乐子,更在于给自己找安慰。在食不果腹的困难中,他竟然用一种近似阿Q的精神来安慰疲惫和不堪,甚至还实践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奇特心理疗法------“食阳光止饿法”。

“食阳光止饿法”在苏东坡的道学文字《辟谷说》(辟谷是道家一种修为养生的方式,主张“不食五谷”)中有所讲述。他说,在洛阳有个很深的地洞,洞中有无数的龟、蛇和青蛙。曾经有人坠落于洞中,无可求救几乎令他绝望。然而在饥饿和恐惧中,他竟然发现洞中的动物总是在太阳升起时探头至穿过缝隙而来的阳光中,仿佛将阳光吞咽至腹中而吸取养料。这人便模仿起来,也来吞食阳光。没想到的是,饥饿感竟然骤然消失了。

古代士大夫和文人骚客大多痴迷于求丹问道,苏东坡自然也不例外。他在饥饿不食时,竟也练起了这“食阳光止饿法”。并在文中评说:“辟谷之法已百数,此为上,妙法上于此也。······此法甚易知易行,然天下莫能知,知者莫能行者何?”

在现代人看来,吃阳光能充饥,这几乎就是无稽之谈,无非是阳光温暖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减饥饿之苦罢了。后人也常将此事作为小品,付之一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一米阳光呢?

我们为了生活而奔波打拼,已然不易,当遇见困难时能有一种方法来排解愁苦也是一件幸事。在困顿中寻找自我解脱的方法,是收获幸福感的不二法门。乐观超脱的心灵,才能找到精神上的长久欢愉。

而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自我疗法,这可以是一首动情的好诗,可以是一部深刻电影,也可以是令自己痴迷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在追逐人生目标的路上,就要让偶尔停下来,让自己歇一歇。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反而能够收获更大的幸福。

不过要注意的是,追求解脱,不等于放纵自我。某些瞬间的短暂的快感,往往会让人上瘾,最常见的如吸烟、酗酒等。放纵不自律的放松和释压,无异于饮鸩止渴。

毕竟,善于给生活找乐子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如果觉得《苏东坡和儿子穷到吃不起饭(却用这个方法坚持下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