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心理学:被情绪左右的身体

2023-06-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前几日看到美国的一对夫妇,94岁的Herbert和88岁的Marilyn在相伴度过71年之后,于同一天相继去世,中间仅相隔12小时。俩人曾分享过维持婚姻的秘诀:时常表达爱意,并陪伴彼此在身边。

医生称Marilyn的去世或与“心碎综合征”有关。

心碎综合征,也称为Takotsubo综合征(TTS),可由情绪或身体刺激引起。亲人离世、恋人分手......现实中种种刻骨铭心的悲伤,更甚于“心碎”般的痛,“心碎”的感觉不好受,但癌症却好像挺喜欢。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的国际研究显示,每六名心碎综合征患者中就有一人患有癌症,而且他们在癌症发生后存活五年的可能性更小。

研究者已经证明,身体与精神之间确实存在联系。身体会表达人们的内心,而不开心也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这很可能并非个人自身能控制的改变,而是出于某些激素影响或大脑内某些神经递质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结果。

例如,当一个人遇到突发的压力状况时,体内会大量释放皮质醇。它一方面会加速将血液供给关键的身体器官,使我们的身体准备好随时“应战”,另一方面则会刺激血管膨胀和表皮的油脂分泌,这就可能使你的脸上出现“痘痘”或者湿疹块,甚至引发牛皮藓等慢性的皮肤问题。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忧郁与悲伤,问题是这些情绪变得强烈并且持续的时间太长,那便越过了忧郁的界线跨入了沮丧,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这种表现可以持续数年之久,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如果进行积极的治疗,90%的患者可以康复。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一般焦虑水平高低,与其说取决于当前的处境,和既往生活中的某些个别事件,毋宁说更多地取决于马斯洛所谓的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马斯洛说基本需要有三:

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大量事实表明,临床上见到的焦虑病人,其个人史中都有这些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的证据。父母亲(尤其是母亲)对子女的过分保护、严格控制和苛求是造成子女长大后容易焦虑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30年代,最先研究癌症与个性关系的美国心理学博士巴森在其《癌症心理生物学》中指出:

一个人心爱的人死去,突然失业或失去安全保障,这些都是生癌的危险信号。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防御着死亡。

在精神分析里有个关键词,叫做防御。

心理学家J.布莱克曼写过一本书,专门讲一个人潜意识的防御手段,叫做《101种防御》。简单来说,我们的潜意识为了让我们的意识感觉良好一些,会本能地将我们不想体会或者可能承受不了的感受给防御掉,用投射、隔离、压抑、理想化、合理化等等方式或埋葬或掩饰。

好处是,可能我们就不必体验那些我们害怕的感受了,坏处是,我们也弄不清自己的真相了。

因为潜意识的防御手段让它们根本不会浮现到一个人意识的层面。除非觉察。深入潜意识去思考、去做咨询、去做精神分析。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再这样南辕北辙?那就是当我们可以离我们的潜意识更近的时候。防御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登场了。可是,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更强大,去面对那些糟糕的感受和体验,我们怎么可能丢开防御的拐杖呢?

我们不只是不敢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我们其实还不敢去体验那个真实的自己软弱,平凡和渺小的部分。

防御,只是“躲”,不是解决。

我们在一生里,以玩命地姿态努力做到最好,兢兢业业守护着别人的信任和喜欢,却还是无数次的陷入了失控之中。

我们经历了别人投来的失望,也品尝着对自己的失望。

不管多么努力想要在关系里做好,最后在关系里还是遍体鳞伤。

我们一边说要做自己,要看见自己,一边其实本能地抗拒着去接近事情的真相。

不敢真实表达自己,也没有心理空间去容纳对方的真实。

无论是对自己,对伴侣,对孩子,对外界,我们都绷着。我们不敢看见自己极度脆弱、疲惫的内在,我们在朋友圈阳光灿烂,开朗乐观,甚至我们还在自我成长的领域里,努力奋进,告诉自己,一切真的都好。

这样防御着,我们内心的恐惧。

解决之道是什么呢?让我们离自己的潜意识更近的方法是什么?怎样可以减少无意识中的防御变得更加勇敢?怎样可以更加真实不那么害怕被抛弃被否定?

答案是——如果有一天,你能直面隐藏在所有恐惧后的关于死亡、消失、化为虚无的恐惧,那么上述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有人也许会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说这些恐惧都和死亡有关。那么我换一种述说方式,你来体会一下:如果你连死亡都不怕了,你还害怕什么呢?如果你连消失在这个世界,丧失你所拥有的全部以及你自己都不害怕了,你还害怕什么呢?

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叫C型性格,C就是癌症英文单词Cancer(癌症)的首字母,故又称为“癌症性格”,具有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倾向防御和退缩等特点。美国德州福斯堡肿瘤心理医学家蒙卜顿先生指出,“癌症性格”常钟情于性情极端者:刻意忍让:性格内向,长期忍气吞声、内心怨气冲天,经常怒而不发,悲而咽泪。争强好胜:爱显,好胜、急躁、易怒、好争斗和咄咄逼人。喜欢孤独:孤僻、郁闷、狭隘、嫉妒、寡言、忧思多愁,交际不广。悲观消极:沉浸于丧失亲友、失恋、离婚的哀痛之中而不能自拔,受打击、迫害而不能解救,情绪过分焦虑,或常常精疲力竭,神不守舍。

长期生气,不良情绪会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人心情的好坏不止跟癌症的发生有关系,与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很有关系,积极向上的平和的心态对在癌症治疗中发挥正面作用,而动不动生气、易怒会通过影响食欲、睡眠、胃肠道功能而影响抗癌症治疗效果。

我们其实一直不遗余力地终其一生,活跃在如何消除我对平常事情失控的恐惧里,只是为了防御我们内心始终存在的那份对于终极大BOSS死亡的恐惧。

我们想掌控关系,掌控事情的进展,他人的评价,伴侣的态度,孩子的学习,自己的身体甚至朋友圈里的点赞。

我们想掌控我们在意的一切,我们在这种掌控里获得安全感。

所以我们基本就是活在两件事情里:

尽可能地防御,减少去体验到那种糟糕的感受,以避免体验到被抛弃的死亡的恐惧;尽可能地掌控,增加去体验我可以掌控此刻,可以掌控未来,以累积出我甚至可以掌控死亡的无所不能感。情绪如同洪水,可疏而不可堵。我们可以在“癌症性格”的后面,发掘最真实的自我,学会正确对待和应付生活中的事件,适度而恰当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增强抵御癌症侵袭的能力,这也是抗癌的良策。

不要一味地压抑、克制,向他人倾诉、写日记、做感兴趣的事,都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不要一味地迎合他人,学会善待自己,敢于说“不”。多参加社交活动,试着去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我们要以减少负面情绪而不是完全“消灭”负面情绪为目标。伤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伤心”,就一定能够修补好伤痕,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果觉得《心理学:被情绪左右的身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