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如何养出好脾胃 80多岁国医大师分享4个字(看看你能做到么)

2023-06-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文专家:李乾构,主任医师、中医脾胃方面的专家,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临床中,常常有大病初愈的病人问我:“李老,您治脾胃病这么厉害,能不能教教我养脾胃的窍门?”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无奈地说:“脾胃要是能一天养好,你还会得脾胃病来找我看病吗?”

有人认为把脾胃病治好就是有了好脾胃,这是一种误解。好脾胃是养出来的,而不是治出来的。不管是用药物,还是用按摩、艾灸等手法,治疗终归是应急的措施,是病发后的“不得已而为之”。而脾胃病归根到底是“病从口入”,不管好自己的嘴,没有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再高明的治疗也不是亡羊补牢。中医说“肺为娇脏”,其实何止肺,脾胃也是金贵的脏腑。所以,我常告诉我的病人,保养脾胃的时候,要注意“脾要清补、胃要娇养”。“只靠医生,不靠养生”的态度,对脾胃健康来说于事无补。

我现在八十多岁了,吃饭一直不错,可以说是“吃嘛嘛香”,这主要是因为我健康的饮食习惯。归纳起来,无外乎四个字——定时、定量。看到这四个字,有的人可能会嗤之以鼻,觉得这太简单了,谁都可以做到。可不要小看这四个字,里面的讲究还不少呢!

我先来说说“定时”。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生物钟”吧,这个无形的“时钟”体现了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比如我习惯了早上五点起床,即便忘记定闹钟,到了五点我还是会醒来,这就是生物钟的作用。胃酸的分泌也同样受生物钟的影响,会在固定的时候开始分泌。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是晚上八点吃晚饭,久而久之,到了晚上八点,即使没有吃饭,胃酸也会开始分泌。这个时候,如果您不吃饭,胃里空空的,胃酸的酸度很高,就会对胃壁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对生命活动的节律早有认识,这就是“子午流注”。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就阐述了“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的天人相应的观点。在《医宗金鉴》中有一首《地支十二经流注歌》,是这样写的:“每日寅时从肺起,卯时入大肠经,辰胃已脾午心火,未时应注小肠经,申属膀胱酉属肾,戍走包络亥焦宫,子胆丑肝寅又肺,十二经脉周环行。”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脾胃养生也不例外,每天都必须要在固定的时间安排一日三餐。只有符合运化的节律,脾胃才能像保养良好的机器一样,更持久耐用。

有人可能会问:“我平时都是按时吃饭,但是偶尔会觉得饿,这个时候要不要吃饭呢?”我的回答是“要吃”。我们不妨把“饿”也看作定时的“时”,因为“饿”是身体给我们的一个重要讯号,此时是最该吃东西的时候,就像气功修炼很讲究的“活子时”(指小周天功法中该起火的时机。之所以称它为“活”,是因为要等待身体中自然景象的产生,而不是固定的时刻)一样。为了赶工作、要减肥,硬扛着饿,非要不吃饭,这也是不定时吃饭的一种行为。

我还遇到过这样的病人:看到别人吃,他自己也想吃,总觉得嘴里不嚼点儿什么心里就不踏实。这样的病人分不清自己是饿,还是馋,经常饮食无度。你问他们,他们就说:“饿和馋都差不多,怎么可能严格划分清楚呢?”其实饿和馋是有严格界限的。我教大家一个区分饿和馋的办法:如果就给个馒头,也看着香、吃着香,这就是饿了;如果只有看到鸡腿、巧克力,才看着香、吃着香,那就是“馋”。

说完“定时”,我再说说“定量”。定量是为了避免过饥或过饱、饥饱无度、暴饮暴食、不当节食等这些伤害脾胃的行为。定量的“量”,不是指每餐必须吃一碗饭、一盘菜、一块肉,而是指身体适当、适合的量,其中也包括不吃。比如有时候我们觉得吃不下饭,不是因为生病了,也许是因为上顿吃的量多了,这一顿就要少吃,甚至不吃,以此减少食积的加剧,或配合一些消食导滞的药食。当然,如果很有规律、很有节制,每顿吃一小碗饭脾胃就很舒服、精力很充沛,那这个量就是最理想的“量”。“定量”就是遵循这个合适的量,不要逾越。

古语有云:“饥餐渴饮倦时眠”,这是历代养生达人、禅宗高僧们亲身遵循和最为推崇的饮食养生最高原则,这里面就包含了饮食的“定时”和“定量”原则。很多人正是由于“饥而不食”或“不饥而食”,才一天天、一顿顿地让脾胃健康从嘴里溜走了。要知道,得脾胃病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终发病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导致病人最后发病的因素,那只是诱因,而不是病因。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脾胃伤、脾胃虚,才是其根本原因,这种虚损由来已久。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病的过程并不是指大夫给药的那一两个疗程,脾胃恢复是个长期的大工程,是彻底改变旧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如果不改变不良的习惯、旧的饮食模式,那么重蹈覆辙、旧病复发是毫无悬念的,只是早一天或晚一天的区别而已。

要想拥有好脾胃,无论从得病、治病、防病的任何角度来说,都要防微杜渐、从小处着手、从日常做起。正如老子《道德经》上说的:“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脾胃病多是吃出来的,所以,养脾胃必须从一日三餐做起,没有第二条捷径。上面讲的很多东西看起来是老生常谈,平淡无奇,但却隐含着最深刻的科学道理。有句话叫做“七岁的孩子就知道的事,七十岁的老人却做不到。”如果能把“每天吃饭”变成“每天养脾胃”,那脾胃的健康就真的指日可待了。

如果觉得《如何养出好脾胃 80多岁国医大师分享4个字(看看你能做到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