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溯源之——针灸

2023-06-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文/本草头条团队(bencaotoutiao)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起源于远古时代,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我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随着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和使者。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这项人尽皆知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

01.历史悠久,初始为石

针灸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这也就是最早的针灸针具——砭石。

到了战国时期,便在《黄帝内经》中,已形成了人体完整的经络系统。随后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穴位。足以见得针灸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2.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灸来有去,灸去无疾。针灸不仅可以镇痛,还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其实,针灸除此功效外,针灸还可以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调和阴阳的作用,并且有良好的疗效。通过现代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也已经充分证明,针灸对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尤其是在病理状态下,针灸的疗效更为显著。

现代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这种作用与中医的“扶正祛邪”相似。针灸的扶正祛邪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刺灸法,如艾灸多用于补虚,刺血多用于泻实。其次是针刺手法,古今医家已总结出多种补泻手法。最后是腧穴配伍,如膏肓、气海、关元等穴,有补的作用,多为扶正时应用;而十宣、中极有泻的作用,多为祛邪时应用。

03.针灸出海,大受欢迎

针灸凭借着独特的疗效,在公元6世纪,就已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如今已走向世界。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政府开办的西医医院中开设了针灸诊所,有的还设立了中医诊所,提高了针灸师的地位。

且在国外的部分地区都有华人或当地人开设的中医、针灸诊所。其中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登记的执业针灸师人数越来越多。同时,大多数中医师、针灸师都参加了由他们组成的各类中医、针灸学会,这些学会在提高学术水平中发挥了作用。而这些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中医、针灸诊所,也为中医药出海打下了广泛而又坚实的基础。

如果觉得《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溯源之——针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