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古代赫赫有名的“金疮药” 为何如今失传了(你看制作原料有啥)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俗话常说:“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生老病死是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得不经历的事情,而医生作为与每个人的疾病都息息相关的职业,很早就出现在人类历史中。而与中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的,就有以悬壶济世为使命至今仍有广泛受众的中医。

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前,中医承担起了为国人救死扶伤的义务与责任。而历朝历代的各位名医国手也从成千上万的药材中,钻研出行之有效的医药配方,历久弥新地为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其中,频频在武侠小说中亮相的金疮药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种止血疗伤,愈合伤口的药物,金疮药的发明和应用救助了无数因伤口溃烂发炎而缠绵病榻,在生死关口苦苦挣扎的人们。然而,似乎人们今天却很难在实际场合应用到金疮药了。那么,古代赫赫有名的金疮药为何失传了呢?它的制作原料又有哪些呢?

一、疗伤需求,历史悠久

冷兵器时代,战争双方都要承受来自刀枪剑戟的杀伤,而中医很早就把由金属利器对人体所造成的创伤称之为“金疮”。现如今的医学根据杀伤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皮外伤、贯穿伤等等,但对于古人而言,处理“金疮”的首要问题便是止血并防止伤口溃烂。

在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金疮对于人体的伤害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唐代诗人贾岛就在《老将行》中感慨到:“胆壮乱须白,金疮蠹百骸。旌旗犹入梦,歌舞不开怀。”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一旦金疮不愈合,身体机能都会严重受损,就连歌舞都不能让人开怀。

出于对于金疮的疗伤需求,在历代中医的苦心钻研下,能够迅速止血、愈合伤口的金疮药就被发明出来了。根据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相关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推断,至少在三国时期,金疮药或是其前身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只不过,局限于时代的总体水平,即使是有华佗这样的名医,三国时期治疗金疮的水平仍然不高。魏国的大将张辽、吴国的将领太史慈都是因为在战场上受伤,金疮良久不愈合而病发身亡的。想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金疮药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所谓医者父母心,大量因金疮不愈合而命丧黄泉的病人催使着中医的不断发展进步,金疮药的研制成为许多名医国手都十分上心的事情。最终,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金疮药的药方和效果都得到了相应的改良。

二、配方亮相,原料难求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讲求气形神的统一和谐,以望闻问切的方法判断病人的具体病症。而随着不断发展深入,中医形成了记录流传药方,以方便传播医学、医治病人的习惯。金疮药的配方经过长期以来的改良,也出现在医书中了。

由中医名家程国彭编著的医书《医学心悟》遵循“因症立方”的原则,详细地记录了许多对症下药的药方。其中,关于治疗金疮的金疮药如何配制,其配方就十分详尽地记录在书中。

金疮药的常见配方为:“需雄猪油620克、松香180克、面粉120克、麝香1.5克、黄蜡180克、樟脑90克(研极细)、冰片1.8克、血竭子30克、儿茶30克、乳香30克(去油) 、没药30克(去油)。”

此外,为了提高金疮药对于伤口的愈合效果,还有一味十分难求的原料——龙骨。所谓的龙骨,其实就是从地下深处挖掘出来的远古生物的骨骼化石,古人发现将龙骨研磨成粉末后加入到金疮药中,能够大大地提高金疮药的药效。

金疮药的问世毫不夸张地说提高了古人的存活率,在金疮药尚未问世之前,并不致命的伤口一旦失血过多或是发炎感染,都有可能让人一命呜呼。而金疮药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扼制了这种凄惨的现象,也使得一些危险的外科手术有了实现的可能。

金疮药问世后,作为一种外科疗伤圣物在古代中国大行其道,治愈了无数罹患金疮的将军和士兵,名气也越来越响,受到普通民众的追捧。当然,由于需求不同,赫赫有名的金疮药,其不同的类型所起到的医治效果往往也大相径庭。

而金疮药的关键原料——在地下挖出的龙骨,想要入药,实际上还需要经过除杂、洗涤、无烟武火加热、粉碎等多道工序才能用于制药。可以说,用龙骨入药,不仅原料难觅,而且工艺还相当考究。而不同类型的金疮药药效的差别,就与龙骨的品相和药效有很大关系。

或许让许多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金疮药药效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龙骨,最终也阴差阳错地导致了金疮药的失传。

三、原料匮乏,逐渐失传

众所周知,中医对于古方古药的原料选用,标准其实相当严格。一味中药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炼制,其所能起到的药效往往就天差地别,不一而足。而对于金疮药的研制而言,龙骨这一味原材料的选用,就逐渐呈现出匮乏的局面。

这是因为,在考古学发展起来后,人们发现这些远古时期的龙骨相当一部分是古人文字符号的载体,如甲骨文的发现正是在龙骨中。出于对文化的珍重,作为文字符号载体的龙骨自然而然成为了文物,不能再归入药用。

而即使是那些普通的龙骨,随着长期以来的挖掘和使用,总量上也呈现出匮乏的局面。更为致命的是,随着西方医学的流行,中医逐渐式微,炮制龙骨入药的方法也因而失传,想要依照古方古法制作金疮药就显得十分困难了。

另外,现代人们更为追求效率高的治疗方案,中医那种传统的温吞式治疗方案就显得格格不入。即使是如今还得到应用的中医,他们对待中药的态度也是倾向于批量化生产,这就导致即使方法不失传,所制作出来的金疮药其药效也是达不到预期效果。

可以说,古代赫赫有名的金疮药在当今社会失传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制作原料的匮乏、制药方法的巨大差异都是客观上不容忽视的因素,它们共同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因此,金疮药的逐渐失传也似乎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小结:

中医作为一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医学,其医学概念、医药标准都与现代医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而现代医学显而易见的高效率则让许多人都更倾向于在患病时选择西医,而非土生土长的中医。

只不过,作为最了解中国人体质的传统医学,中医自始至终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赫赫有名,治疗过无数病人的金疮药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惜时移世易,中医的式微下,金疮药的传统配方也失传,纵有具体配方,却也再难起到类似的作用了。

当然,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这种无法逆转的趋势。金疮药曾经在古代外科手术中起到过难以取代的作用,但现如今行之有效、效果不错的止血疗伤的药物也为数不少,它们都足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而金疮药退出历史舞台,只能说是因为属于它的使命已经完结了吧。

参考资料:《老将行》、《医学心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如果觉得《古代赫赫有名的“金疮药” 为何如今失传了(你看制作原料有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