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庸》: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2023-06-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孔子曾经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这是孔子在论述了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之后,说的一句类似总结的话。孔子用饮食的问题对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进行总结,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从自己日常的饮食中,领悟中庸之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孔子这句话是很接地气的。

谁不是每天都要吃饭呢?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品尝出饭菜最好的滋味呢?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复杂,需要从几个角度去理解。

第一:吃饭的人在用正确的方式吃饭吗?

从这个角度说,首先要假设所吃的饭菜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做出的美味。面对美味,但是吃饭的人并没有吃出滋味,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又要分为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是吃饭的人点的不是自己喜欢吃的菜。

比如北方人到南方去吃白切鸡。白切鸡对于南方人来说,绝对是一等一的美味,北方人想尝试,于是点了一份。但是只吃了一块,他可能就不会再吃了。为什么?因为好的白切鸡的骨头里还带着血。对于北方人来说,这非但不是美食,甚至可能被认为是茹毛饮血的传统陋习。

其二,吃饭的人心不在焉,一边看电视一边狼吞虎咽,这样吃饭,当然也吃不出饭菜的滋味,只是把肚子填饱了而已。

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吃饭的人不能正确地对待饮食,所以才没有吃出美食的滋味。

这是“反中庸”的一种表现。

第二:炒菜的人不知道菜的最佳烹饪方法。

这里所谓的菜是泛指,就是对各种烹饪原材料的深刻认识。

比如韭菜。鲜嫩的土韭菜,饱含水分,香气宜人,植物纤维少。这样的韭菜最适合炒鸡蛋,鸡蛋的鲜美和韭菜的鲜美相得益彰,软嫩多汁,烹饪的时候只要一点点盐和鸡精进行调味,就是一盘不可多得的美食。

但是温棚里长的大叶韭菜,就没有土韭菜那么鲜嫩,而且植物纤维较多。如果烹饪者用这样的韭菜去做炒鸡蛋,滋味自然会差很多。

但是,难道说大叶韭菜不好吃吗?不是这样的。大叶韭菜做烧烤很好吃,用大叶韭菜煎蛋饼,干爽鲜香,也很好吃。

不仅仅是韭菜,每一个品种的菜,同一个品种的不同成色,都可以有相应的制作方法。只有用相应的制作方法,菜才能呈现出绝美的滋味。

再比如煮米饭。有些米是不适合用电饭锅煮饭的,它天生就必须用传统的蒸笼等方法来蒸煮。如果非要把不适合用电饭锅煮饭的米放在电饭锅里煮,那么饭肯定是不好吃的。这时候,你却责怪米不好,或者说电饭锅不好。其实,是你没有按照米本身的质地进行正确的烹调。

这里说的“相应的方法”、“正确的烹调”就是中庸之道的中。不了解正确的方法,就没有办法执中而用。

孔子说:我知道中庸之道为什么不能实行了,因为聪明的人太聪明,做事冒进,不愿意踏实行事;而一些不太聪明的人,往往又太保守,把中庸之道庸俗化。

这就好比一个过于聪明的厨师说:炒菜很简单,我怎么炒都好吃。于是随心所欲的搭配原材料,最后炒出来的东西变成四不像,根本没有办法吃。而一个不聪明的厨师却始终不知道变通:早春的韭菜鲜嫩可以炒鸡蛋,到了夏天的韭菜,他依然炒鸡蛋,这就难吃了。他看不到事物在变化。

事物变了,方法也要变。

这就是所谓“中无定体”。

中庸的中,并不是固定的,是随时在变化的。这也好比数学题,数学中的基本原理就那么几个,但是具体的题目却层出不穷,要把题目做对,就要准确的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然后准确的运用原理和定律进行解答,这样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答案。数学题的正确答案,就是对于一个题目而言的“执中而用”。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这是孔子对中庸之道最通俗的解说。

如果觉得《《中庸》: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