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姿势要稳 身体要松(大脑要静 呼吸要柔)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人之发肤,受之父母。母亲将你生下来时,健健康康的。这意味着,老天给了你,一个健康的身体。后来你生病了,跟父母没有关系,跟老天也没关系,是你使用自己身体的方式,出现了错误,才导致身体生病。身体用对了,自然不生病。

父母生你时,老天让你来到这个世界时,没有给你一本身体使用说明书。你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你只能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向父母和周边的人学习。你自己摸索到的经验,你向别人学到的经验,到底对不对呢,很难知道,至少在当时,你无法分辨对错。

慢慢的,你会逐步养成,使用自己身体的,一些特定的习惯。包括在明处的生活习惯,以及在暗处的心理习惯。正是这些习惯,决定着你身体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对你身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好的习惯,让你保持健康,坏的习惯,让你失去健康。

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拥有怎样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你的身体是否健康。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人人能懂。因此不少研究者,写了相关的书籍,并直接命名为《身体使用手册》,还有的命名为《人体使用手册》。我看过中西两个版本。作者不同,内容也完全不一样。我的评价是,两本书都不错,但还是太基础了,太浅了。

浅,是应该的,只有浅显才好懂,才能上手操作。但这是形式上的浅,内涵一定不能浅,认识一定要足够深入,要深入到本质层面。要深入浅出,先深入到本质和关键,再浅出到实际操作层面,这样才能坚持,坚持去做,才能不生病,生病了才能好。

我说它们浅,是指这些书,没有深入到本质。其实,本质这个东西,不是独立的概念,它是相对存在的。不断的深入,一层层的突破,就会看到一个又一个,可以称为本质的东西。我认为,能勉强称为本质的东西,就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东西,都是道的产物。什么是道呢,有学者认为,科学领域里,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是最接近道的概念。只可惜,爱因斯坦未能完成这一理论,就去世了,直到现在,统一场的研究,仍然没有有效进展。

只有深入到道了,才是真正的深入。站在道的高度,降维来看生命健康,才是全息全维的。没什么宏观和微观之分,也没有生理和心理之分,身心同调,形神兼养,性命双修。只有在这一层面,才能真正知道,正确使用身体的方式,到底是什么?

我并不是提倡,人人都要去修道参禅,仅仅是为了健康长寿,没有必要这样去做。古往今来,中国几千年的养生文化,无数修行养生人,早已为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宝贵经验。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优势,只有到了你生病,且求救无门时,你才能发觉它的好。

就像夜明珠一样,白天光线较强时,你很难看出这个珠子的不同之处,你将它误认为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珠子,太正常不过了。只有到了晚上,到了看不见的时候,夜明珠发出亮光的时候,你才知道它的宝贵。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并非人人能识。

古代修道养生家,使用身心的经验,真是太多了。简单总结,可得四句话:姿势要稳,身体要松,大脑要静,呼吸要柔!这四句话,一般认为,是在养生练功,或是一些特定状态下,才需要去做的事。其实,何必非要在练习时,才这么去做呢,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身体的每一次使用,都应该遵循这个标准。

姿势稳了,身体就是平衡的,全身放松了,气血就容易通过。大脑静了,没了杂念,自然不起情绪。呼吸,深长柔细了,自然就是腹式呼吸。一次两次做不到,那就反复的练习。不是非要等到练功时,才这么去做,做任何事的时候,脑子里保有这个念头,照这个标准去做,没病可防病,有病也能除病。

如果觉得《姿势要稳 身体要松(大脑要静 呼吸要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