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秋天来了 处暑后(食一肉 吃二果 饮三水 做四事 健康少生病)

2023-06-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今日处暑,代表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秋意”越来越浓。

这个时候正好是气温由暖向冷过渡的季节,也是秋冬之前最重要的养生时间点。

今日处暑,想健康,食一宝,吃二果,饮三茶,做四事,安稳过秋冬。

秋天来了!处暑后,食一肉,吃二果,饮三水,做四事,健康少生病

食一肉

处暑吃鸭

鸭肉味甘性凉,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滋阴养肺、润燥生津,所以在秋季多吃鸭肉再好不过。

民间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俗语,做法五花八门,比如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但是要提醒大家,皮下脂肪高的鸭肉不适合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的人群食用,以防增加患血管疾病的风险。

吃二果

处暑过后,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经常出现咳嗽嗓子不舒服的情况,梨被称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消痰、降火之功效,很是适合秋天食用,利于防秋燥!

民间也有句谚语:“一颗荔枝三把火,日食斤梨不为多”。

梨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生吃,帮助缓解上呼吸道感染所产生的咽喉干燥干咳以及潮热等阴虚症状;将梨榨成汁,对于体质火旺的人,具有滋润喉咙、补充津液的功效。

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此时适当的吃一些补气、补血的食物至关重要,可以将龙眼剥皮之后泡饭吃。

龙眼偏温性具有补益心脾补气血的功效,所以吃龙眼可以补充夏季天气炎热,身体散失的热量,具有滋补养气的功效。

饮三水

饮暖胃茶

处暑时节,寒暑交替,昼夜温差大,冷暖多变,胃肠疾病高发,一旦受寒,胃病很容易复发,多喝暖胃茶至关重要。

用黄骨丁、茉莉花搭配泡水,代茶饮用,可以暖胃止痛。还有助于清胃热,消胃炎,治胃痛,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修复受损胃黏膜,对于缓解消化不良有帮助。

养阴润肺茶

处暑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伤害肺,因此在这个时节多吃一些养阴润肺的食物,至关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蜂蜜。

蜂蜜具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美容养颜功效,因此被誉为“百花之精”。

晚上睡觉之前喝一杯蜂蜜水,能够帮助补充体液,还有助于美容养颜补充所需的微量元素,改善睡眠质量。但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不宜饮用。

养心茶

处暑过后天气逐渐变冷,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一定要做好保护心脏的工作,每天坚持喝一杯养心茶,更有益于健康。

人参,百合,苦荞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用,能够帮助养心安神,强健心脏,增强抵抗力,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助于心脏舒张,保护血管健康。

做四事

预防上火

处暑过后,白天天气依然高温炎热,此时一定要注意预防上火。避免长时间日晒,外出时带好遮阳帽,涂好防晒霜,室内也要保持通风卫生。

处暑时节白天温度较高,同时气候逐渐干燥,稍加不注意就会引起身体上火,出现烦躁失眠,反复口腔溃疡,口干舌燥等问题,一定要注意“内火”对身体的危害。

当心“热伤风”

处暑时节早晚的温差越来越大,一冷一热很容易导致人出现热伤风,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和儿童更容易出现感冒情况。

体内有热又贪凉,轻则出现头痛、低热、怕风;重则出现高烧不退,伴有呕吐,腹泻,倦怠等全身不适感,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防“秋乏”,早睡早起

处暑过后人更容易感觉到疲乏,这也就是所谓的“秋乏”。起居作息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充分的睡眠,早睡早起坚持午休。

早睡以养“收”气;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每天增加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更有助于养精蓄锐,午休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让人精神十足。

养护胃肠健康

处暑过后,夏秋交替,昼夜温差大,很多人容易出现脾胃功能虚弱的问题,也会导致旧病复发,此时更应该注意身体的保养。

胃病患者受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降低,此时更容易导致胃病反复发作。

所以在处暑之后一定要保护胃部健康,注意自己的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冷寒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让肠胃功能越来越强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健康播报机

如果觉得《秋天来了 处暑后(食一肉 吃二果 饮三水 做四事 健康少生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