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新艾滋疫苗使感染风险降低33%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5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艾滋病疫苗研究已经过去25年,科学家们近日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对抗该疾病的疫苗,虽然它的效果暂时不是很理想,但毕竟打开了局面。目前更深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1新艾滋疫苗使感染风险降低33%

新疫苗是由赛诺菲-巴斯德公司(Sanofi-Pasteur)的金丝雀痘艾滋病疫苗和瓦克斯根(VaxGen)公司的AIDSVAX艾滋病疫苗合成而来。在过去3年时间里,科学家们对16000名泰国自愿者的临床实验发现,此疫苗能有效降低大约33%的艾滋病感染率。预计该产品正式上市后,其有效率至少可达50%,并有望稳定在70%到80%之间。不过遗憾的是,该疫苗发生作用的原理尚未弄清。

非盈利艾滋疫苗倡导联盟的米切尔.沃伦说:“我不敢肯定这一发现会促使各公司立即加入到疫苗的生产和研究中来,虽然他们对这一发现感到兴奋,但从生意角度来考虑的话,这有些过于冒险。”美国陆军的外科主治医生埃里克?斯库梅克博士表示,该疫苗的推出还需经过更多的研究测试。默克实验室主任彼得?金博士说:“要想彻底弄清该疫苗的原理,并在未来的10年内将其应用在安全有效的艾滋疫苗生产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专家指出,疫苗是对付艾滋病这类疾病的唯一办法,但是病毒的变异速度太快,并且可以抵抗来自免疫系统的攻击。要想让疫苗工作,就需要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抗体和T细胞。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该疫苗在没有激活上述细胞的前提下就已成功降低了30%的感染率。更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51位接受疫苗注射后被感染的自愿者中,病毒在他们体内与在未接受疫苗的患者体内表现一样。因此研究者估计,该疫苗至少能减轻感染的影响,就像流感疫苗那样。因为它可能激活了免疫系统中被人们忽略了的某些部分。

最近,国际艾滋病疫苗研究机构的主管赛思.伯克利表示,通过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他们找到了另外六种更好的方法来制造疫苗。该机构认为,在拯救患者的同时,此项研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回报。他们估计,艾滋病疫苗将占据全球疫苗市场5%到13%的份额。这种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售价分别为2美元与100美元的疫苗预计将为各公司每年带来16亿至38亿美元的收入。

据悉,迄今为止,私人企业在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中仅承担了10%的费用,而该病毒已经夺去了2500万人的生命,并正在折磨着3300万人的正常生活。

2“天坛株”艾滋疫苗拟招募人体试验志愿者

在12月17日召开的中美艾滋病疫苗研发与策研讨会上,这支疫苗的研发负责人,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表示,计划在2007年年初招募志愿者,启动一期临床试验。

我国第二支艾滋病疫苗是由中国疾控中心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共同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这是世界上首次以“天坛株”为载体制备的复合型艾滋病毒活疫苗。此前我国首支艾滋病疫苗已于今年8月结束了一期临床试验。

第二支艾滋病疫苗的研制负责人邵一鸣介绍说,该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将在2007年年初启动,首先可能在北京的一些医院进行。参与临床人体试验的志愿者年龄限制在18岁至50岁之间,计划优先招募北京高校的大学生。

按照国际惯例,一期临床人体试验的参与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将主要检查疫苗的安全性。邵一鸣表示,一期试验往往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一切顺利的话,可开始二期试验。二期可能需要两年左右,然后开始三期临床试验。一般来说,检验一个疫苗有效与否,大概需要5到8年的时间。

另据我国首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艾滋病疫苗研发课题负责人孔维教授介绍,该支疫苗目前正在申请二期临床试验。

3艾滋疫苗不是救命稻草

惊讶、期待、狐疑,这是艾滋疫苗问世为国际社会带来的反应。一种能够降低感染HIV病毒风险的疫苗,当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艾滋病一直被视为危险的疾病,现在似乎出现了针对这种病毒的封锁线。

每年世界范围约有200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HIV)病毒,尽管前几年在医学上取得了进步,这种病毒在人体中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但是艾滋病依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自1983年发现HIV病毒以来,寻找对抗这种病毒的疫苗就一直成为科研的中心。但是从一开始这一课题就十分棘手,因此当9月底泰国和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疫苗药物能够在某种程度上(31%)控制艾滋病的发生时,全世界都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光亮。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一种疫苗药物带来这么大的反响,尚属首次。

但是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艾滋科负责人Bernard Hirschel表示,还要小心对待这条消息。“尽管在试验过程中共有16000人参与,单在现实生活中这依然是个小数据。”

4广州艾滋疫苗攻关

由美国基因治疗学会主席詹姆斯·威尔森教授担任所长、中山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组建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山大学疫苗研究所今天正式成立,研究所挂靠在中山三院,将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基因载体技术平台,研发基因疫苗,攻克威胁广东居民生命健康的热带传染病。

此次合作获得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商贸部和中国教育部的批准。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平等共享相关知识产权,美方承诺不限制中山大学按中国的法律进行临床研究和产业化。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等出席了今天的挂牌仪式。疫苗研究所的前期建设经费来自中山大学、广州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及中山三院,总投入2000万元。

威尔森教授接受本报独家专访透露,艾滋病、非典基因疫苗研制的动物实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已全面开展,登革热、乙型和丙型肝炎等的基因疫苗研制将在广东启动。

据介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滋病基因疫苗研制,此前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际艾滋病疫苗发展中心(比尔·盖茨基金会)资助,2005年已在猴子身上激发出保护性的免疫反应,血液里的病毒量下降,一年内将在非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据悉,可以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基因疫苗,也将在中国开展人体试验。

5大学生志愿者何建章与艾滋孤儿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03级学生何建章,福建漳州人。一直以来,他致力于帮贫助困等公益慈善事业。2004年5月,他休学一年赴河南省商丘市从事艾滋孤儿救助工作,2005年4月复学;2005年5月,组织黑龙江大学学生与哈尔滨市妇联合作从事郊区的孤困儿童救助工作,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救助福建漳州农村的孤困和残疾儿童。

2004年2月19日,何建章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河南省的农民因在上世纪90年代卖血而感染艾滋病,相继死亡留下大批孤儿的报道,文章深深地触动了他。经过认真思考,何建章毅然决定休学一年去帮助这些无助的孩子。

2004年5月29日~2005年4月,何建章在东珍防治艾滋病机构和东珍学校的配合与帮助下,申请到了部分海外华人、企业、私人和在校大学生的援助资金。在这一年里,他帮助了很多的孩子重返学校,并尽可能提供给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平凡而幸福的童年生活。一年中,他与孩子们睡在一起,吃在一起。他一方面继续寻找需要帮助的艾滋孤儿,另一方面寻求社会各方面的资助。何建章始终怀抱着对孩子们的爱心,肩负着社会的责任感,艰辛地走访了河南东部的大部分艾滋病高发村,先后共救助了100多名孩子。

在一年多的志愿工作中,何建章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更加积极地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并呼吁社会各界加入到救助艾滋病孤儿的行动中来。他先后在哈尔滨市各大高校及河南焦作大学进行了有关艾滋孤儿的图片展和讲座,并与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合作宣传艾滋病健康的知识。

2005年4月,何建章返回学校之后,依然尽己之能帮助身边的孩子。他帮助的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农民工子女,12岁,先天性下肢软骨发育不良,父母从安徽来哈尔滨打工。何建章先后多次带着这个孩子去211医院、儿童医院、黑龙江省中医院等医院寻求治疗。他还组织黑龙江大学学生给香坊区的孤困儿童进行义务补课,还与哈尔滨市妇联举行“爱心大本营”活动,与其他小学举行联谊活动。在家乡漳州农村何建章也是走进孤困儿童家庭,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身边的人去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何建章共为10多个哈尔滨郊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义务补课;在漳州农村帮助了33个孩子,为他们联系得到学费和生活费的资助。

2005年何建章被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评为第二届“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

何建章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歇,他依然活跃在帮贫助困的公益事业中。目前,他正在积极参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爱心大使”。

如果觉得《新艾滋疫苗使感染风险降低33%》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