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耳鸣须谨慎对待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1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耳鸣,或为心脏病先兆!我们知道,心绞痛或心慌都是心脏病先兆,而牙痛、耳鸣和手指痛多为颈椎病的典型症状,但最新研究发现,牙痛、耳鸣和手指痛也有可能是心脏病先兆。

1耳鸣须谨慎对待

耳鸣,或为心脏病先兆!我们知道,心绞痛或心慌都是心脏病先兆,而牙痛、耳鸣和手指痛多为颈椎病 的典型症状,但最新研究发现,牙痛、耳鸣和手指痛也有可能是心脏病先兆。

在心脏病患者中,有半数出现胸痛症状,三成无病征,两成则出现非典型病征,包括牙痛、耳鸣、下巴及牙骹痛、手内侧及尾指痛。这些表面上与心脏病扯不上关系的症状,会因心血管阻塞引致,当心血管阻塞引致心绞痛,胸部神经线会在脊髓与其他神经线汇合,神经线将痛楚讯息传到大脑,但大脑可能因此以为痛楚在其他部位,令患者感到牙痛或手指痛等;心血管闭塞会令耳朵的微小血管供血液不足,因而出现“搏动性耳鸣”,情况严重,会引致头晕以及作呕,令人以为是耳水不平衡。这些症状在心跳加剧例如运动或心情激动时更轻易出现,因此在做运动期间出现这些症状,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2感冒耳鸣耳堵怎么办

感冒耳鸣是怎么回事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常常是耳聋的先兆。因听觉机能紊乱而引起,由耳部病变引起的,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专家还指出,人的耳朵和鼻咽喉是相通的,所以感冒会影响到耳朵,引起耳鸣甚至耳聋都是有可能的。

专家解答:

当人体发生感冒时,鼻咽腔的粘膜发生炎症,波及到耳咽管后,使耳咽管的粘膜充血肿胀,发生堵塞现象,导致鼻咽腔与中耳的空气发生隔绝。当中耳里原有的气体被完全吸收,最后呈现负压状态,于是鼓膜被吸引而向内陷。由于负压关系,中耳内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中耳积液,于是患者感到耳朵像灌了水一样听到鸣叫的声音。发生感冒后耳鸣要及时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导致耳聋。

感冒耳鸣怎么办

无论是急性鼻炎(俗称感冒)、还是慢性鼻炎、、鼻息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鸣。急性鼻炎可因感染直接蔓延,或通过不适当的擤鼻而使感染向邻近器官扩散,经咽鼓管咽口及软骨段粘膜充血肿胀而发生阻塞。同时细菌也可经咽管进入鼓室,并发中耳炎,引起耳鸣、耳阻塞感、听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所以,应该掌握正确擤鼻法: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开放鼻腔的鼻涕;或将鼻涕吸入咽部再吐出。

生活护理:

1、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

2、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

3、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4、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5、积极防治感冒。

3世界心脏日:秋冬季易发心脏病 教你护心六大攻略

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为“健康的心,快乐人生”。其宗旨在于激励人们把静态的生活方式改变为积极的行动。呼吁人们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使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人人都可享受愉悦的生活。

气候是心血管功能的晴雨表,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俗语说:一阵秋雨一阵寒。季节变换、天气转凉,医院心血管病人开始增多。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多发期有明显的季节特点,高峰期在秋冬两季。那么,为什么入秋后,心脏病人也进入了多事之“秋”呢?

首先,气温下降使人体耗氧量增加,为维持正常的体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脏的负担也就增加了。

其次,天气变冷能使血流缓慢,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同时使血液粘稠度增高,易于形成血栓。空气寒冷还能诱发冠状动脉的收缩甚至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此外,温差的变化,可使人机体免疫细胞倦怠,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影响肺部通气功能,使心肌相对缺氧,也是诱发心脏疾病的常见因素。

所以针对秋冬季节的变化,保护心脏还应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保证睡眠

秋季天气凉爽了许多,所以现在应该好好补补觉,充足的睡眠也是要特别注意的。每日睡眠应不低于6个半小时。

二、严防感冒

秋意日浓,气温逐渐降低,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以及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稍不留意便会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威胁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三、运动得法促健康

秋冬时节,应有意识地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

四、秋冬季节要定期监测血压

天气变冷是促使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心血管病人急剧增多的重要原因,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血液循环不良,血管容易堵塞,且易发生中风,心肌梗塞。因此,高血压患者更要切实量好血压,随时注意变化。

五、 注意护理 随身带药

注意三高危险信号,体检自查防范心脏病,应随身带药,选择具预防、保健与急救功能的药品最为适宜,比如复方丹参滴丸等,还应具备一定的自救知识。

六、情绪有度

入秋后,老人发生血管疾病特别多,这固然和天气有关,情绪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古人早就注意到人的情绪和健康的关系,认为养生中养神为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失调。

为了普及健康知识,帮助大家了解世界心脏日并增强体质,现代健康网 “复方丹参滴丸用“心”回馈答题送健康礼活动”开始了!快来参加吧!学习知识赢大奖,爱护心脏保健康,系列活动进行中,更多好礼等着你。

4心脏有杂音不一定是心脏病

心脏杂音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性或功能性杂音,也称为无害性杂音,多出现在心脏收缩的时候;另一类是病理性或器质性杂音,可出现在心脏收缩或舒张的时候。杂音按其响度又可分为6级或4级,1级最轻度。

生理性杂音的特点是声音轻而柔和,一般表现为2级以下的收缩期杂音。它的出现并不一定表示心脏有病,而是心肌收缩力增强,血流速度增快的结果。一般来说本人没有什么感觉,不用治疗,也不必介意。多发生于正常青年人,也见于发热、贫血、情绪激动、运动后及甲亢的患者。

病理性杂音的特点是声音响亮而粗糙,大多是在2级以上。手掌按在胸壁上还可感到像猫喘气时那种胸壁震颤,这种感觉在医学上称为“猫喘”或“震颤”。它的出现是心脏有器质性疾病的可靠诊断依据。应根据其病因及症状,进行恰当的治疗。这类杂音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如为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心尖区可出现像吹风一样的声音;如为二尖瓣狭窄,在心尖区可出现像雷鸣一样或滚筒样的声音。不少有病理性杂音的人,在劳累或活动后可有胸闷、气急、心慌等感觉,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手术。

因此,当您知道自己心脏有杂音时,首先,应请医生明确这种杂音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是收缩期还是舒缓期的。若为生理性的收缩期杂音,则心脏不一定有病,可不必紧张,也不需治疗。

5心脏专家谈如何预防心脏病

预防心脏病 胡大一有八招

回想起来,我在健康的道路上也走过“弯路”,2000年之前,我一天要做十几台心脏介入治疗和射频消融,经常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生活没了规律,吃饭也没钟点,我经常下班就去吃羊肉烩面,一吃就两大碗,我体重一下子达到了92公斤,而我身高是178厘米,当时都两个下巴了。后来我在人民医院体检,空腹血糖处于临界值,餐后血糖升高,血脂也异常,B超还提示脂肪肝和胆结石。这样的结果吓着我了,我知道再不采取行动,下一个受伤的就是心脏。从那时起,我决定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改变自己的健康。

游泳、爬山、爬楼梯……我到哪儿都不坐着,比如开会去早了,我就在会场旁边走路;会议中途茶歇的时候,大家去吃东西,我去走路;坐飞机需要提前候机,飞机还经常晚点,坐在那儿心烦,不如起来走走。上班我尽量乘公交车或者地铁,如果距离不太远,就干脆走过去。就这样,我把运动变成习惯,让体重从92公斤减到70公斤。由此,我总结出护心八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少扎堆聊天,抓紧时间多走路。一天到晚扎堆聊天,聊不出什么好事情,有聊天的时间,还不如抓紧时间走走路,也锻炼了身体,减少是非还强健心脏,一举两得。

第二,减压秘方:别较劲、别算计,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该我做的事情,我一定会努力去做好,但不能做的就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较劲不好,做事情算计太多也很“伤”心,问心无愧就很好。

第三,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前下车走一站地。上班时我尽量坐公交或者地铁,因为坐公共交通,你必然会运动。距离不太远的地方,尽量不坐车,走路过去。把运动变成一种需求,变成一种习惯,是爱护心脏的好方法。

第四,有病不能拖,不舒服别硬扛。很多病都是拖出来的,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要尽早检查,尽早发现问题。找正规医院的医生去治疗,特别是心脏,不舒服一定不要硬扛,否则后患无穷。

第五,爬楼不找电梯,出门不打的。现在很多人的习惯都是到哪儿都坐着,出门就找出租车,爬楼就去等电梯,半步路都走不得。为什么不能让整个社会走起来、动起来?两三层楼应该自己爬上去,能坐公交就不打车,能走路就不坐公交。

第六,管住嘴,喜欢吃的吃一半,不想吃的干脆不吃。可以说,“管住嘴”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我们可以逐步实现管住嘴,我自己的做法是,喜欢吃的只吃一半,不想吃的就干脆不吃。这样,我的食物摄取量就减少了很多,既保护了心脏,也没有太亏待自己的嘴。

第七,去除坏心情三步曲:缓冲、稀释、淡化。心情不好也会伤害心脏,如果遇到坏心情,我会分三步骤,先是缓冲一下,不去立刻面对这个事情,让时间去稀释这些不愉快的回忆,最后,把剩下还残存在记忆中的不愉快淡化掉,这样,坏心情就不太会伤害我的心脏了。

第八,“别在我面前吸烟”———我不吸烟,我也影响我身边的人不吸烟。我会告诉周围的人:“在我面前请别吸烟”。吸烟比高血压更损害心脏,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导致冠心病。但目前社会上对戒烟的认识还不够,氛围还较差,见面递烟还经常见到,作为一个医生,在欧美国家互相递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里,一个医生抽烟会被同行看不起。

专家小传:胡大一,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如果觉得《耳鸣须谨慎对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