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治疗肾炎有哪些原则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7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肾炎是原则常见的肾脏疾病。那么你知道如此生活中,中医治疗肾炎有哪些原则呢?

1中医治疗肾炎有哪些原则

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慢性肾炎了,此病给无数患者不但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还有精神上的折磨,慢性肾炎手术治疗成为了目前医疗界最普遍的治疗方法,不但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术后恢复起来也比较快,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手术作为慢性肾炎治疗的方法。

急性伤阴的成因主要有过热、过汗、过利、过吐、过泻、过耗等。慢性肾炎的成因主要与过热和过耗有关。过热是指高热导致水分蒸发,如外感署热燥火等温热病邪,直接消灼津液,或迫津外泄而致津液损伤。所谓“热之所过,其阴必伤”。亦即“壮火食气”之意。《温热经纬》也说“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过耗指过服辛温燥热的药物导致代谢过亢而使水分消耗,如大量应用激素等。《金匾要略•肺痰》中将之总结为“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

慢性杂病以正气亏虚为主,且病程长,由于脏腑虚损久虚不复,气血津液生化乏源,所以气阴两伤在所难免。且常与其他虚证并存。慢性虚损所致的气阴两虚也可出现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的情况。因失治误治直接损伤气阴。或因过服辛温燥热之品,或误用汗下之法。长期使用抗癌药放化疗,不当使用抗生素、过用激素等常见气阴两虚证侯。素体气阴不足;或素体阴虚而被劳倦所伤:或素体阴虚而又伤于温燥等,皆可出现气阴两虚之证。因此体质因素不可忽视。气阴两虚证是一种复合证侯,即气虚与阴虚的表现同时并见。慢性肾炎中本证多见,且呈增长趋势。气阴两虚证的病因病机较复杂,凡可以导致正气亏损的均可以成为慢性肾炎病因。

慢性肾炎是引发的并发症种类繁多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多数人选择了慢性肾炎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但是在手术的同时,患者们也不能忽视手术后的慢性肾炎护理工作,否则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慢性肾炎的治疗亦离不开这一原则。慢性肾炎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以邪气盛实为主,当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要。慢性肾炎的恢复期以正气虚弱为主,当扶正为先。在慢性肾炎的发展过程中,多虚实寒热夹杂,病机错综复杂,故在其治疗中还当注意标本兼顾。认为着眼于湿与瘀的病理症结,治疗应抓紧时机,及时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以澄源,使邪去而正复。正气已衰时应以驱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法。

人体为一有机整体,《景岳全书》里有久病及肾的论述。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肾精不足则肝血难生。肝血亏虚则肾精难养。又肾阳衰则脾阳失煦,脾阳不足,水谷失运,阴寒内生,损及肾阳。慢性肾炎的治疗需运用整体论治的理论指导辨证。整理时振声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指出:肺主皮毛,宣发卫气以固护肌表。若肺气虚损,易致外邪侵袭,不能通调水道,水泛肌肤而致水肿;由于金不生水,影响肾的封藏而使蛋白尿加重。因此不应忽视治肺法。慢性肾炎病程冗长,变化复杂,加之患者情志难舒,鲜有不波及于肝者,故治肝之法亦不可忽视。

2肾炎治疗有哪些原则

比如一些肾炎患者,医生为其开了西药强的松后,患者听说一些中药能治疗肾炎后又自行服用中成药肾炎舒、肾炎康复片,同时还服用一些中草药,这样容易造成药物之间相互冲突,产生不良反应,使毒性增加、药效下降、副作用增加,这样就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严重性,使病情更加难以控制。因为在服用强的松的同时服用中药,很可能进一步损伤肾脏,因为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马兜铃酸,这种成分会严重损害肾脏。

有些人也知道不能同时服用几种药物,就随意将强的松停用。如果长期服用强的松,内在分泌的激素就会下降,突然停用,身体需要的激素就不够用,就会造成肾上腺危象,危及生命,所以不能乱服用,也不能乱停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或停。

由于肾脏病的治疗较为棘手,无论何种药物,均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且需根据病情调节药量与疗程,否则病情会反复发作,不断加重对肾脏的损害,终至一发不可收拾。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连贯的系统的治疗,直至痊愈。

3肾炎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肾炎是常见的肾病之一,对于肾炎的治愈标准不能单单靠化验单,否则可能会延误病情,详情请看下文介绍。

科学的治疗理论证实:小便中出现蛋白和潜血是因肾脏内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了严重损伤才从尿中渗漏出来的,只是认为尿蛋白、潜血消失了就是病好了的治疗方法是不科学的。

很多病人都有这种感觉,得肾病以前,工作并不忙,但总感到累,有一种莫名的疲惫,双腿沉重,细心的还会发现,早上起来后,脸部浮肿,象“胖了”一样,到医院检查,发现小便中有蛋白或潜血,才知是得了肾病。

初时可能不重视肾病的严重性,往往采用口服激素、雷公藤、环磷酰胺等药物来控制尿蛋白、潜血。刚开始治疗效果还明显,化验指标很快好转,有的甚至全都消失,就认为自己病好了,非常高兴。但过了不长时间,遇到感冒、劳累等不良刺激,病又犯了,而且,比上次严重。于是,又开始使用激素、雷公藤等,如此反复,中药也吃了不少,不但尿蛋白、潜血没有彻底消失,反而出现了严重的肥胖、痤疮、胸腹水,甚至是肝功能受损、股骨头坏死等严重药物副作用,旧病未愈又添新疾,严重的,渐渐出现恶心、呕吐等肾功能不全症状,钱花了成千上万,病情却日渐加重。

其实,破坏性物质的排出,对肾脏是自救能力的体现,而尿蛋白、潜血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一过程的表面现象,因此,如果此时采用了控制尿蛋白、潜血的药物,把破坏的基底膜漏洞堵塞起来,尿蛋白、潜血被控制了,但同时也把破坏性物质和免疫复合物堵塞在肾小球内部,从表面上看尿检好转,似乎病情好转,其实肾脏内部由于这些物质不能被排出,不断堆积,更加速了以上肾实质的破坏,使病情加重而不是好转,此时如果由于尿蛋白、潜血减少而误认为病情好转,那么这种思想如同掩耳盗铃,害人颇深。

临床上有数不尽的这类患者就是妄用控制尿蛋白、潜血的中药和西药,使尿检暂时好转,结果几年或几十年后,发展为肾功不全尿毒症,延误了宝贵时机,他(她)们只知道用药后查尿,只要加号减少或消失,就认为得到了控制或康复,但当减药、停药或遇感冒、劳累后又出现加号时,就错误地认为是复发,再重蹈覆辙。一次次控制,一次次复发,一次次失败,一错再错,待到肾实质按以上病理破坏到极限发展为晚期,有了自我感觉,生命已走到尽头,才知道上了当。

科学的治疗理论证实:小便中出现蛋白和潜血是因肾脏内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了严重损伤才从尿中渗漏出来的,只是认为尿蛋白、潜血消失了就是病好了的治疗方法是不科学的。单纯使用一些控制性药物所达到的效果仅仅是暂时的,并且这些药物往往有着明显的副作用,治标未治本。只有采取从根本上对肾脏进行系统治疗的办法,通过修复受损的肾小球来彻底消除尿蛋白、潜血,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4西医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原则

西医治疗急性肾炎的原则主要为: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如利尿消肿及控制血压等治疗;感染灶的治疗;防治并发症等。

药物使用:

(1)抗生素的应用

目前主张当病灶细菌培养阳性时,应积极应用抗生素治疗,预防病菌传播。一般选用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或其他无肾脏损害作用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病灶,抗生素疗程为10~14天。一般常用的为青霉素800方单位,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连续使用10~14天,如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大环内酯类等针对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2)利尿药的应用

在严格控制水、盐摄入的基础上,可加用利尿剂,首选袢利尿剂,一般可选用呋塞米(Furosemide) 20~60mg/日。存在高钾血症,不宜使用保钾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不宜使用。

(3)降血压药物选用

轻度高血压者可加强控制水盐摄入并利尿。中重度者应予降压药,常用降压药物ACEI类、钙通道阻滞剂皆可选用。若发生高血压脑病,应迅速降压,可静脉滴注硝普钠、乌拉地尔(压宁定)等。

5肾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很多人对于感冒等小病不是十分重视,任其发展,往往会引发肾炎等重症疾病的发生,这是严重影响健康的。俗话说,养病如养虎,小病好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给治疗增加难度,同时更会给病人自身增加痛苦。

肾病专家指出:病情不可延误,延误病情就是对自身的健康不负责,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治疗关键。每一个肾脏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可以各不相同,往往因为没有特异性,常常被忽视或误以为他科疾病。针对高危人群要充分重视,有慢性肾炎家庭史者是发生肾炎的高危人群,要有意识地早期筛检,早期发现。肾炎患者应当经常自查,身体有无异常症状,且定期到医院体检,了解自己的肾脏、蛋白尿、血尿素氮或肌酐升高的变化状况,从而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的求医。对于已经有肾炎或肾衰的患者,则更应定期检查,千万不能常年只吃药不检查,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肾脏的代偿能力非常强大,只有定期的化验检查才能更早地发现肾功能的变化,而对治疗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易被人们忽视,私自用药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大家应谨遵医嘱合理用药,积极配合治疗。应当选用对肾脏无损伤的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含碘造影剂等不能任意使用。如遇外感,不要立即就服抗生素,应当正确的处理。

如果觉得《中医治疗肾炎有哪些原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