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寒露过后(养生正当时)

2023-07-05 分类:养生资讯

“咳咳咳……”

“一个上午喉咙发干,鼻子发痒……”

“怎么寒露刚过就这样?”

“我不是要感冒了吧?”

疾控君:有可能!

俗话说:“寒露身不露”,寒露节气过后,也预示时间进入了深秋。随着昼短夜长加快,日照减少,热气也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早晨和晚上都能感受到寒意,连空气也变得较为干燥,所以,寒露后一定要注重保暖,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防秋燥和秋郁。

那么,

寒露过后,

我们究竟要做好哪些措施呢?

快点跟着疾控君一起看看吧!

01

寒露后,应注意哪些疾病?

01

适时添衣,预防呼吸道感染

寒露以后,气温不断下降,早晚温差加大,呼吸道感染开始流行,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系疾病容易复发,因此寒露之后要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特别注意保暖,适时添加衣服,厚薄搭配。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但晨练要注意躲避晨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好选择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

02

避免受凉,保护腹部

进入秋季以后,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穿着上要避免露脐装。晚上睡觉的时候注意盖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

03

保护足部,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寒露过后,可以睡前用热水泡脚。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04

关节保暖,避免关节痛

天气变冷之后,容易出现关节疼痛。比如肩部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受凉部位。颈部受凉不仅会加重颈椎病,引起酸痛僵硬等不适,还会向下引起感冒咳嗽等肺系病变,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同样,膝关节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由于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别敏感,因此受凉以后,会导致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差,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释放出一些炎性物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进而引发关节炎。因此年轻人要注意多运动,保持膝关节温度,不轻易露出膝关节。

02

寒露养生,注意4点

保持心态,经常运动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部分人群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

而运动不单单可以为我们的身体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以及身体的抵御能力,同时也能宣泄情绪,散步、爬山都是很好的运动选择。

防止秋燥,朝盐晚蜜

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白天喝点淡盐水(高血压患者慎喝),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起居调养,早睡早起

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养阴防燥,健康饮食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山药、鸡头米、银耳、萝卜、莲子、莲藕、百合、麦冬、沙参、石斛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深秋来临,

寒露后的养生必不可少,

小伙伴们都学会了吗?

快点行动起来吧!

【来源:临汾科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寒露过后(养生正当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