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夏养生知多少

2021-12-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昨天是立夏节气。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是标示万物进入生长旺季的

一个重要节气。

历书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在咱们东北,农历三月正是乱穿衣的季节,温度冷暖不定,人们也是在单衣和棉衣之间不断切换,但是过了立夏,温度整体向暖,人们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穿衣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

按照中医五行理论,夏季对应五脏中的心、五味中的苦、五色中的赤、五津中的汗。

所以,从养生角度出发,夏季尤其要注重对心脏的养护。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甚至包括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们养生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主要还是在于防病、保持身体健康。所以,我们不妨从“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致病特点入手,来分析一下夏季如何“养心”。

立夏之后,气温逐渐炎热,暑邪当道,易侵犯人体,所以我们主要注意防范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夏季天气逐渐转热,气温高容易导致人们的紧张情绪和焦虑心理,致使“心阳偏亢”甚至“心火过旺”,极易感到闷热、困倦和烦躁不安、好发脾气。

所以,此时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的状态对于“养心”来说尤为重要。

慢跑、打太极拳、听舒缓的音乐、踏青远足、保持充足的睡眠等等对于保持心情舒畅都有裨益。

从饮食角度看,夏季饮食宜清淡,适当多吃蔬菜、瘦肉和时令水果,少吃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尤其咱东北地区夏季是烧烤旺季,对于烧烤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急性胃肠炎的发生;二要有所节制,避免过食肥甘而生内热,加之环境的暑热,内外相合而生百病。

另外,前面所提到的五行理论当中夏季对应苦味,在夏季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苣或饮用苦丁茶等苦味茶饮,都有利于“降心火”。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这句话意为:暑为阳邪,性升发,其气通于心,故易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症状。

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故除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津伤之症外,还可伴见气短、乏力,甚则气津耗伤太过,清窍失养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等危急症状。

基于此,在夏季运动之时尤其户外运动,不宜做大量出汗的运动,在大量出汗之后要适当补充淡盐水,而不适合饮用纯的“甜水”。

饮食方面,“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夏季除了适当“吃苦”外,还可以多吃酸味之品来“养心”,比如乌梅、五味子、酸梅等,收敛固气,同时还可以生津止渴。

另外,还有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贪凉饮冷”,即不能由高温室外立即进入低温空调房中或久居低温空调房中而不外出,这样做不利于人体的腠理开阖(汗孔开闭);不宜进食过多冰镇瓜果、饮料,以免脾胃受寒而损伤脾胃功能,留下腹痛、消化不良等“病根”。

“暑多挟湿”

在夏季除了气温高以外还时常有雷雨天气,在东北虽不及南方地区降雨量偏大,但连续几天降雨的情况也是时常有之,故而从气候因素讲,除了“暑邪”以外,还常常挟有“湿邪”。如果不注意“防湿”“祛湿”,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出现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无力、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食欲减退、纳差纳呆、舌苔厚腻等等一系列的症状。

绿豆想必大家已经十分熟悉不过了,它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等功效,入心、胃经,在夏季来碗绿豆汤或绿豆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这里跟大家再推荐一款比较适合夏季食用的薏米红豆粥,既能祛湿,又可补心健脾。薏米,中药称之为“薏苡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赤小豆,红色入心,除利水消肿、健脾养胃外,还可补血养心。将二者熬制成粥,具有健脾养心祛湿的功效。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

或者说形神合一,

顺应四时六气、

顺应节气才能更好的养生,

让我们一起积极调节人体

来适应节气的变化吧!

(图源网络)

如果觉得《立夏养生知多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