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这样练“太极拳”一举一动皆养生!

2022-01-3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1、练太极拳主要练“养气和舒气”

前贤云:练太极拳主要是练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能开慧增智,增强大脑对周身的协调、管制及反应的能力。

太极拳的核心是永远保持自己的平衡和稳定,并设法破坏对方的平衡和稳定,要像天平一样保持自身平衡,像车轮一样旋转自如,“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王西安大师经常讲:每天练太极拳练什么?主要练养气,养身中的正气。中医所说的“真气阳气”。气功家所说的元阴,元阳之气。武术家所说的内气。

“气”是东方哲学文化所独有的概念,其内涵无法以简单的科学所解释,可以说,练则有,越练越精。通过太极拳,意、气、形的锻炼,增强人体正气,真阳之气,使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当然了,养气和舒气是分不开的。武术太极拳讲究内外三合,意、气、形合一而修。意到气到,通过肢体动作,使气通五脏六腑,气贯四肢百节,一气贯通,从而防病,康复,强身健体。

2、

练好“划圆”,动静皆为太极!

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拳谚云:“想要练好拳,首先圈练圆,要想拳练好,必须圈练小”

这一圆,一小正体现了太极拳法的精义:“由无极而生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最后达一举动周身皆为拳,周身皆有意。”正如古语所说:“道自虚无一气生,更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太极拳行拳走架,心平气静,胸中有圆意,手、肩、腰、膝、踝俱要划圆,当然有大有小,有明有微。具体操作如下:手为臂之稍节,一动非圆即弧,手领劲,肘定位,肩放松,公转、自转便自在其中。

肩为臂之根节,要放松,随肘而旋转,下与胯相合。

古人云“气运化于胸肋,出于肩,故肩要放松下沉,随双肘须旋转而划圆。”腰胯为一体,转腰要松胯,通过松紧紧松,膝屈而挺,重心走锅底形而旋转,通过脚跟支撑,脚掌和脚趾蹬地,一动全动,使劲力顺达传递,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心情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方合“太极”之意!

3、

太极拳之盘拳走架重点不在于快与慢,而应当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无论是慢练还是快练,必须做到意、气、形合一而修,以内气(心意)催外形,气到形随,这样运动就是快而不乱,快才对。

如果在运动时,气到形不到,形到气不到,不是气过于形,就是形过于气,这样练,就是快而乱!快也不对。

如何运动时,外柔内刚,静如山岳,稳如泰山,蓄劲而发,这样练就是慢而不散,练慢也对!

如果练时上重下轻,外散内空,手到身不到,身到气不到,气到形不到,一盘散沙,这就是慢而散,慢也不对!

打拳时,要做到“不用气,轻而不浮,用气沉而不僵”

4、

做好收功:“三拍两揉”气归丹田

太极拳收功,如同农民种庄稼要颗粒归仓,太极拳之仓主要在下丹田。

如同打拳一样,收功同样重要!做好收功能使周身之内气顺畅地归入丹田和经脉,以固本培元,强身健体。

具体的做法就是收式之后,以右手拍打左侧肘弯处曲池穴,左肩膀出肩井穴,左膝外侧足三里穴、阳陵穴,以左手拍打右侧三处穴位。

而后双手叠加,掌心对脐,(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顺逆绕腹,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各24圈,而后放松两手,掌心相对搓热,轻揉面部,即可收功,经常坚持,功效非常。

如果觉得《这样练“太极拳”一举一动皆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