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易医同源|养生从《易经》学起,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冬季篇

2022-02-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文|袁芊荨 yuan-qianxun

原创文章 抄袭必究

《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养生观。揭示了生命的大规律,这种规律破解了《黄帝内经》的一些难点,了解其中真谛,才能顺应自然规律,顺时养生。

和于阴阳,顺时养生冬季篇2020.11.7-2021.2.2

冬天是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冬季是指我国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以节气养生对应的期间是:(亥月、子月和丑月)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11.7 11.22 12.7 12.21 1.5 1.20-2.2

中国古代养生的各种方法往往都含有深刻的易学道理。

冬季阴气极盛,人体新陈代谢较慢,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

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以冬眠状态,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作准备。

生活起居上

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

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

同理,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能力,所以冬季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注意避寒就温,不让皮肤开泄出汗,以免闭藏的阳气频频损耗。

冬季要常晒太阳,常晒太阳特别能补充体内的阳气。

由于此时人与自然一样,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故冬季常晒太阳,以达到阴阳平衡,温通经脉的效果。

精神调养上

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冬季调养精神,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要遵循“早卧晚起”的规律,比如晚9时到早7时。

冬季五脏与肾相对应,因此冬季养生的重点还是调摄肾之阴阳。肾是人体健康之源,美丽之源。

肾阳是活动的基本动力,肾阴是肾阳的物质基础。若冬季肾阳不足,春天缺少阳气的生发力量,就会为一年的身心健康蒙上阴影。

饮食调养上

冬季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则温之”的古训。冬季天气寒冷,万物伏藏,容易感受寒邪,应少吃生冷瓜果食物,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

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多属肾阳虚,需要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的热量较高的食物,比如:羊肉、韭菜、泥鳅、人参、当归、怀山药等,但也不宜燥热;手心总出汗、面色发红者多属肾阴虚,可多食银耳、枸杞子、莲子,还可以适当吃些核桃、黑芝麻等等;同时也要多食用新鲜蔬菜瓜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冬季食补前,了解清楚自身体质的“寒热”属性。

“寒性”特别特质的 人一般是不适合“热补”的,而肠胃机能不好的人,也先要把肠胃功能调节好再进补,否则会增加肠胃的负担。

经络穴位调养上

冬季在天为寒,在人为肾,肾在五行为水,冬季气候由凉转寒,人体以肾气转旺相应,冬季肾水多虚。因此宜多养肾,温阳散寒。

可简单操作的方法有:逆时针掌摩小腹部100次;或掌根按揉腰骶部,每次3-5分钟,手法宜深沉缓和等等。

冬季为肾所主季节,肾主水,主骨生髓,冬季多肾阴虚,选择滋阴补肾的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的滋补肾阴。

比如擦足底涌泉穴,以透热为度;或者用掌平推法直推腹部3~5遍,擦胁肋,以透热为度等等。

只有人体的机能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我们的生命才能年复一日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千寻预测

如果觉得《易医同源|养生从《易经》学起,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冬季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