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每天热水泡脚,到底是“养生”还是“伤身”?

2022-03-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原创 编辑部 晓娜 常笑健康 收录于话题 #品质生活 29个内容

真实新闻案例:

一次泡脚引发的“灾难”——双脚差点“没了”

近日,一位49岁的成先生因一次睡前泡脚,不仅截肢了一个脚趾头,还差点失去整双脚!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为热衷泡脚养生的朋友,提了一个大大的醒!

原来,成先生患有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病五期,还有下肢浮肿,因为长期低蛋白,下肢血管闭塞,相比健康群体来说,泡脚对他来说无疑是“乙之砒霜”,甚至可能成为“夺走生命的利刃”!

医生解释道: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微血管的病变,从而引起神经毛细血管的阻塞,出现神经传导受阻。

这样会降低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从而泡脚时很容易被热水烫伤,进一步引发感染、溃烂、甚至引起足部坏死,严重者最后只能截肢。

除了糖尿病患者,

以下这几类人群也不适合泡脚!

01

静脉血栓患者

泡脚的时候,下肢动脉会出现扩张,表现为“皮肤充血”,当更多的动脉血液进入下肢时,静脉的血流量并没有“增加”,很容易加重血液凝集的问题,对于本身存在阻塞或者回流不畅的静脉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02

痛风发作期患者

很多痛风患者都会在发作时,进行局部热敷或泡脚,以为可以达到活血、止痛的目的。其实不然,痛风并非血瘀引发,用热水泡脚反而会引起病变部位充血、水肿,反而加剧疼痛。

03

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本身就容易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一些患有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经常性头晕的人群,在用热水泡脚时,会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和体表,从而引起心脏、脑部等重要器官的缺血,引发不良后果,严重时可出现晕厥。

04

静脉曲张患者

静脉曲张多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关,泡脚后局部血流量增加,容易增大静脉回流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让患者的双脚“越泡越肿”,苦不堪言。

05

足癣患者

足部患有疱疹、湿疹等疾病的患者尽量避免用热水泡脚,因为一旦将皮肤弄破,很容易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而对于足部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保持伤口干燥通风,不要捂着。

当然,如果你本身比较健康,没有以上这些疾病,适度的泡脚对身体是大有裨益的。毕竟咱们“泡脚大国”的历史记录,最早都可以追溯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关于汉高祖刘邦的记载,民间也有“天天泡脚,胜吃补药”的说法。

像乾隆、慈禧等皇室贵族也热衷泡脚保健,相传乾隆还将足部保健法总结为“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其中的“一盆汤”指的就是泡脚。

流传千年的“泡脚文化”,

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

01

提高睡眠质量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着失眠多梦的情况,如果长期睡眠质量不佳,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用热水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能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感,从而起到助眠作用。

02

改善血液循环

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通络。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所以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尤其是对于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热水泡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03

缓解压力情绪

泡脚还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可以缓解身体疲劳,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身体解脱了负担,情绪上也会有良好的缓和,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泡脚虽好,

但这些操作误区你要避开!

误区一

时间越长越好

正解

一般泡10-15分钟即可

其实泡脚十几分钟就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时间太长反而有可能引起头晕等其它不适症状,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误区二

水温越烫越好

正解

40 ℃左右为人体比较适应的温度

水温不要过高,别超过45℃,以防止低温烫伤。只要你感觉和平时洗澡的水温差不多就行,脚温暖舒服但不烫就好。

误区三

“佐料”越多越好

正解

“养生料包”很难被吸收,作用微乎其微

药物想通过角质层,需要较强的脂溶性,通过后面4层,则需要较强的水溶性。也就是说只有兼具脂溶性、水溶性而且分子量较小(分子的个头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穿过皮肤的层层屏障,被毛细血管吸收。

所以不管是加了艾草、藏红花、当归、枸杞还是盐、醋、生姜汁,它们的成分几乎都是溶于水的,缺少脂溶性,所以就算你把脚丫子泡的发红起皱,也吸收不了多少营养。

正确泡脚,

记住6字口诀:适时适温适度

看完本文的你,今天要泡脚吗?

如果觉得《每天热水泡脚,到底是“养生”还是“伤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