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冬季养生基础,记住这三件大事,健康过冬到明年春天!

2022-07-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小寒、大寒是最后两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除了气温低,此时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所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记住下面这三件最重要的事,平安度过这一段最冷的时间,就能健健康康到明春!

第一件事:保暖

颈部保暖

随着年龄增长,颈部长期承受压力过大,椎间盘退化、变窄,或者突出,影响局部神经和血管的功能而出现症状。有的人在冬季持续咳嗽且不易治愈,仔细观察一下,原来是因为穿开领服装暴露颈部,使寒冷的空气直接刺激气管所造成的,而佩戴高领服装并加用毛围脖后症状便消失了。

头部保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所以冬天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背部保暖

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注意背部保暖,宜穿棉背心,睡时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侵袭,以免损伤阳气。

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从脚下起",因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脚的保暖很重要。除了白天注意对脚的保暖外,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可以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消除疲劳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第二件事:温补

饮食上,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的说法,小寒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但要注意以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进补通常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失,不可乱补。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应该多吃大枣、排骨汤等补气的食物,也可用瘦肉、白参适量加水炖汁,或用生黄芪炖母鸡。在药补上,可以喝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四种中药配制的“四君子汤”。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血虚者,最适合吃“好”的,如羊肉、鸡鸭肉、猪手等等,猪手、板栗就是不错的“补血菜”。另外推荐一道药膳“当归羊肉汤”,将羊肉1000克加当归100克煲汤。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在饮食上可以多吃滋阴的食物,如百合、枸杞、狗肾等。食补可用蜂蜜炖梨、西洋参泡茶(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老鸭汤等。药补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乌鸡白凤丸等。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怕冷、手脚凉、喜热饮、动则心慌气短,容易出汗、夜间多尿、意志消沉等,应多吃海产品、动物骨髓,可用羊肉、木耳、胡萝卜煲汤。在用药方面,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参鹿补膏、鹿茸片等。食补方面,太子参不错,可用1000克羊肉加入50克太子参煲汤。

第三件事:防干裂

冬季是手足皲裂症多发季节,不少人手指头、脚后跟裂口、出血,严重者甚至继发感染,疼痛难忍。如果只是单纯的由于冬季气温低、皮脂腺分泌减少造成干裂问题,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保湿。

洗澡时,水温不宜太高。水温太高容易洗去肌肤内过多的油脂,可使用滋润型的沐浴液清洁身体,浴后趁肌肤微湿,饱含水分时,搽上浓稠度较高的身体护肤乳。

每天晨起喝一杯温水。经过一晚上的睡眠,身体缺失很多水份,我们的皮肤一定会感觉到特别的干燥,最简单的方法是喝一杯温水,不仅可以排毒,还可以快速地补充肌体流失的水分,让你的皮肤真正地感受到由内而外的水润感。

平时可以多吃些梨、银耳等润燥类的食物。还可多吃含有维生素A较多的食品,可保护皮肤、防止皱裂。

每次洗手后都要涂抹护手霜。有足跟开裂的,不妨试试橘子皮泡水。橘子皮3—5个,放入盆里加开水泡2分钟,先洗手再泡脚至水不热为止,每天晚上洗一次,连洗3—4天,手脚干裂粗糙就消失了。

冬天开暖气比较干,可以在室内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

如果觉得《冬季养生基础,记住这三件大事,健康过冬到明年春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