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70岁后的老人 静养修身好还是锻炼强身好(医生说答案很简单)

2022-12-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是古人却主张在“静中养生”,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人一旦到了七十岁后,中国人都主张静养最合适,但这让很多人感到了一丝困惑。

即便是在喜欢运动的人群中,也是有的人非要大量消耗体力、出一身汗才觉得爽,而有的人则喜欢配合呼吸、缓慢动作即可。

那么,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呢?

一、老人“静养”比运动更好?

《周易》记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动,可以增强精力,静,可以降低人体消耗,相对来说,似乎静养,更有助于延长人的寿命。

曾有人提出动物中,龟、蛇的寿命之所以长,就是因为它们终日静伏。用动物打比方,显然有悖于常理。人的身体构造跟动物有很大差异,不能与龟、蛇相提并论。

医学上,建议老人“静养”并不是让老人静坐、睡眠、闭目养神,而是指病人对疾病的态度,即让病人安心养病。“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患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只有通过运动,才可以保持胰岛素平衡,帮助体内消耗过多的热量,避免脂肪堆积,稳定血糖、血压的波动。

总的来说,“老人静养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动养”还是“静养”需应人而异。腹围不大、血脂不高、胆固醇不高的人,自然可以选择静养的方式,反之,就应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相辅相成。

二、静养也要克制

国外曾经有过实验,身体健康的人在床上静卧20天不出门活动后,心脏功能下降70%,血压也降到危险程度,肌肉力量衰退,证明过度静养是有害无益的。任何人如果坚持不运动不多动,坚持所谓的“静养”,不但会减缓新陈代谢,还会削弱各器官的运转的能力,谈不上祛病延年。

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器官渐渐“失灵”,行动会变得迟缓,手脚多有不便。越是习惯了“静”,越是不愿“动”起来。

于是血脉淤积,更加加重了老态、身体臃肿,招惹上疾病。骨质疏松、肌肉和关节缩、静脉血栓、肥胖症等等都是静养出来的疾病。

三、年过古稀,老人也需要适度运动

英国《每日邮报》刊登了美国一项研究:70岁以上的老年人,坚持每天走路或适度骑行锻炼,长寿的几率可增加一倍。年岁增长,机体功能衰退,老人运动也是有讲究的。

重庆市肿瘤医院骨科副主任陈飚、胸外科住院医师徐伟表示,老人适度运动可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或维持各脏腑器官功能,精神焕发,心情愉悦。

经常锻炼的老人,其骨骼的血液循环会得到良好的改善,骨骼物质代谢增强,能有效增强骨骼的抗折断,从而预防老年性骨折。此外,适量的运动,还可以改善肺脏功能,增强吸氧能力,预防大脑衰老,对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帮助。

四、老年养生贵在动静结合

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既要动,也要静,应当动静结合。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该是动静相兼,刚柔相济,亦动亦静,缺一不可。其要诀在于 " 体动心静 ",即身体要多运动,心境要安静。

动则生阳,阳虚者应以动养为主,但不可过于剧烈 ; 静则生阴,阴虚者应以静养为主,但也必须配合动养。

老人运动应选择比较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老年健身操、太极拳等,每次运动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且感觉不到劳累为宜。

中国养生文化蕴涵这包容,没有绝对的动与静,动养和静养之间相互消长转化。但无论哪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促进气血流畅和平衡,所以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

参考资料:[1] 王涛;《生命在于运动,但不是盲动》[J].长寿.2014年第10期[2] 杨秉辉;《有人说“静养”比运动好,对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01-27[3] 《老人运动要少跳》.人民网-生命时报.2018-03-13[4] 胡子民;《老人养生动与静 》[J].现代养生.2016.0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如果觉得《70岁后的老人 静养修身好还是锻炼强身好(医生说答案很简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