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秋至 未出伏(防四病 吃“三果” 做好5件事 秋冬少生病)

2023-05-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至,秋季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

夏秋交替,仍未出伏,一时暑气难消,有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而这时,早晚温差逐渐明显,白天很热,夜晚比较凉爽。

立秋至,未出伏,防四病:

1,防秋老虎

“秋老虎”是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其特点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而这时,很容易晒中暑。

同时,又是换季阶段,“秋后一伏热死人”,而这时“秋老虎”比较凶猛,更容易得病,最好防暑降温。

2,防阴暑

“阴暑”指夏天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致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

阴暑属于中暑的一种,立秋后,容易发病。

暑热湿盛,腠理疏松,若突然受凉,风寒湿邪会长驱直入,从而引发中暑,其表现有腹痛、腹泻、全身酸痛、恶心、发高烧等。

3,防空调病

立秋后,天气会明显发生变化,早晚较凉,白天比较热,这时,大多数人还是会开空调,还有些人吹了一夏的空调,身体免疫力低下,出现不适,如腹痛、腹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

立秋后,吹空调不宜时间过长,最好使用扇子或电风扇,夜里最好不开。

4,防关节病

立秋后,暑热蒸腾,同时寒意袭人,冷热交替频繁,容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尤其是患有关节疾病的人,如痛风者,即将进入吃海鲜的季节,若经不住诱惑,吃了一些高嘌呤的食物,更容易诱发关节疼痛。

立秋至,吃“三果”,做好5件事,秋冬少生病!

“吃三果”:俗话说“秋瓜坏肚”,是秋天吃瓜类,会导致脾胃损伤,甚至出现拉肚子、呕吐的情况。

立秋后,不宜吃瓜类,宜吃些果类水果。

1,苹果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这时,苹果逐渐成熟,而青苹果味道酸涩,宜收敛,对身体有很好的作用。

平时多吃些苹果也利于健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减少胆固醇的生成,还能软化血管。

同时,苹果还能增强人体记忆力,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记住,苹果不宜与海鲜同食,苹果中含有鞣酸,与海鲜同食,容易诱发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2,梨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据《本草通玄》记载,梨,生食清六腑之热,熟食滋五脏之阴。

立秋后,吃梨还有润肺、消痰、降火的作用。但,梨偏寒,不宜一次吃太多。

3,桃子

桃子含有天然的收敛成分,这种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增强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生成。

同时,桃子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加快肠胃蠕动,促进体内垃圾排出。

平时吃桃子,还能补虚强体,消除炎症。

记住,桃子不宜与白酒同食,酒为燥热之物,与桃子同食,容易导致昏迷、休克、流鼻血。

做好5件事:1,少吃辛辣食物

中医认为,酸味具有收敛作用,而辛味具有发散作用,立秋后,宜收不宜散,利于养肺。

《黄帝内经》记载,“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所以,平时赢少吃些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等,可适当多吃些酸性食物,如乌梅、山楂、柚子等。

2,艾灸补元气

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

立秋后,体内阳气呈内敛下降趋势,这时进行艾灸,利于祛除寒湿,补元气,调和气血。

①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为督阳之海,艾灸此穴,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②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艾灸此穴,具有清热化湿、通经活络的作用。

3,宜早卧早起

顺应节气变化,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后,降水较多,一场雨后,天气会明显转凉,还应根据天气增减衣服。

4,宜轻度运动

立秋后,天气转凉,是运动的好季节,但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运动不宜强度过大,避免出汗太多,损耗阳气。

最好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5,心情舒畅,避免烦躁

中医认为,秋季 燥气上升,易伤津液,会损伤身体,不利于健康。

立秋后,阳气逐渐收敛,人的情绪也会波动,比较敏感,尤其是肺气偏虚的人,会莫名其妙的低落,出现“悲秋”的现象。

这时,情绪的调节很重要,保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让自己更加放松。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如果觉得《立秋至 未出伏(防四病 吃“三果” 做好5件事 秋冬少生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