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秋季护发(你需要这份宫廷养发指南)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8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欢迎关注紫禁城,每天与您分享优质文章~

在古代,无论男女都以长发示人,发量和发质不仅是健康的象征更是颜值高下的标尺。随手翻翻档案,形容女子样貌出众的段落中,少不了对头发的细致描写。

比如,“青丝如瀑”“鬓似乌云”“云髻峨峨”“蓬松高娟”……

这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不仅可以帮助古代女子充分展现个人风采,还是能加强身份荣耀的一级装备。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周朗《杜秋图》卷中,女子精致的发髻与华丽的发饰都在证明她绝非寻常之人。

元 周朗 画杜秋图卷(局部)

北宋 王居正 纺车图卷(局部)画面展示的是两位正在户外劳动的农村妇女

当然,如果你出身高贵,精力旺盛,拥有一坨,口误口误,一头经得起反复折腾的头发,就非常有可能成为引领美容美发行业潮流的“时尚博主”。

《后汉书·梁翼传》中就描述了“堕马髻”这种发型的蹿红。

东汉时期顺帝皇后的哥哥梁翼娶了一位貌美又善于化妆的妻子,她把前侧头发分中,分发至双耳边,再在颈后收束,挽个松松的髻,歪在脖子后面,最后从中分出一绺做“垂髻”。这种发型好似从马上堕下的样子,松散慵懒,在东汉风靡一时。

而到了明末清初,汉族妇女的发髻高度比起汉唐明显收敛了,但仍以蓬松、飘逸为美。这一时期牡丹髻、钵盂髻、蓬松扁发髻最为流行。

这些发型要梳得大且蓬松才算好看,所以发量不足的贵族少妇还要使用一定的假发,才能遂了这爱美比美的心愿。

明 吴伟 歌舞图(局部)

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局部)

我们从一些院藏名画里邀请到一些漂亮的小姐姐,说服她们纷纷交出自己精修过的“头像”。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要想让自己的妆发look备受好评,发量真是关键!

眼下天气转凉,令人闻“风”丧胆的“季节性脱发”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恨不得“每根头发都有名字”的现代人不禁发出灵魂拷问——难道这些优雅美丽的古代女子统统没有脱发的困扰吗?!

为了解开谜团,我们从清代后妃们生活记录中寻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发现原来她们从梳头、到洗头再到养护,居然每个环节都绝!不!含!糊!是时候看看清宫后妃们为了秀发“出人头地”,会有多拼多努力了!

头发做养护,梳头第一步!

咱们现在用来梳头的梳子多为塑料梳、桃木梳、檀木梳、牛角梳(和手指头)等。而清代宫中常用的梳具一般包含两种:梳和篦。梳子“齿粗而稀”,篦子则“齿细而密”,后者的清洁作用更强,一般用来清除头虱,如今已经基本用不到了。

清牛角梳子(左)象牙篦子(右)

清朝时期的梳篦铺所售卖的材质基本包括了象牙、玳瑁、犀牛角、黄杨木、紫枣木等。在紫禁城中,皇帝和后妃用的梳具以象牙和黄杨木为主,带有少量的玳瑁、枣木,清末也有化学材质的种类出现。

后妃们的梳子不仅用料稀贵,那繁复的发型也不是一把梳子就能够搞定的,精致的贵族女子必须拥有一套组合工具来满足梳发、抿发甚至面部化妆等日常造型的需求。

清描金带彩黄杨木什锦梳具

通常这些组合梳具中,会有大小不同且齿疏密各异的梳子,还有成双成对的竹篦、剔篦、胭脂棍、扁针以及多把刷子。除了实用性,组合梳具也绝不在颜值上有一丝松懈,器具上大多以描金彩绘凤纹、云蝠、菊花、莲花、石榴、桃、寒梅、八宝、山水、楼阁、渔舟等图案装饰。

清描金带彩象牙什锦梳具

要想头发美,选对梳理水!

现在,我们出门见人之前先要好好“洗个头”,才能体现出见面的满满诚意,那深居宫中的清代女子也像咱们一样频繁洗头吗?

其实清代后妃们受到用水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并不常洗头,但在比美方面从不认输的她们,当然非常在意头部的卫生状况,如果每天都只是依靠密齿篦子来去污,时间久了也扛不住会有异味,还是需要想更好的对策来。

清描金花骨背竹篦子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她们清洁头发的方法更像是“干洗”:用篦子蘸着某种专门配出的干洗药方来篦头发。药方成分包括鲜花、香料和中草药等,研成细面后洒在头发上,缓缓按摩,最后再用篦子按部就班地反复篦头,解痒除垢。

作为著名的“油头星人”,慈禧太后的“脂溢性脱发”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此,太医们专门研制出了一款“菊花散”药液来洗头。菊花散由9种药草精心配制而成,把药材研成粗渣后,制成浆水,煮沸,去掉渣子,用过滤后的药液洗头,清香滋润,乌黑亮泽。

清檀香油

当然,除了像慈禧太后这样容易出油的发质,宫中不乏头发干枯毛燥的后妃,她们会用“梳头油”来护理。据档案记载,有真檀香油、桂花头油、薄荷头油、西洋玫瑰头油等几种。康熙皇帝历次南巡时,各地大臣的贡单中就有“香头油”“梳妆香油”等进奉。这些“头油”经天然植物提炼而成,不仅可去掉头发中的汗味,还能持久清香诱人。

清薄荷油

要想保卫发际线,营养零食天天见

古人可没有发膜、护发素和头皮SPA那一套,但是他们对待头发相当不含糊。一方面,是上文说到的“组合梳理”和“定期干洗”;另一方面,她们很注意饮食上的讲究,对可以随手取来消解烦闷的小零食尤其上心。

根据清宫旧俗,每日早晚两顿正餐外,中间还有两次小食,大多为芝麻、核桃等果仁制品。其中,一种名为“五仁糕”的点心颇具代表性,它是由核桃仁、松子仁、榛子仁、瓜子仁、花生仁合蒸而成的。

清戗金彩漆夔龙纹鼓式攒盒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各类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维生素B2、铁等成分,常食可以“润肌肤,黑毛发,令人颜色姣好”,是补脑养发、延缓衰老的营养食品。

清代后妃还有“冬食茯苓,夏食梅汤”的传统。茯苓属植物菌类食品,可做成茯苓包子、茯苓糕等主食,也可做保健汤。最有清火生津、健美毛发功效的做法当属“八珍汤”了,配料中除了茯苓,还有薏仁、扁豆、莲籽、冬瓜皮、芡实、炒山药和小米。

而在夏天,后妃们最喜酸梅汤。酸梅又称乌梅,能够刺激皮脂腺分泌皮脂,能对毛发和皮肤起到滋润和保护的作用。

虽然我们如今早就实现了“洗头自由”,还有各种先进武器来辅助我们打理头发,但压力过载、长期熬夜、饮食辛辣等“魔手”正在将你我拽入“头秃黑洞”。秋风起,发丝落,头发保卫战正在打响,看来大家保重好身体才是大获全胜的基础呀!

最后的最后,强势安利一款产品!但不是生发液,也不是护发素!而是一款“看头发”的神器!

登录故宫博物院进入【故宫名画记】,便可寻到更多稀世名画,单是人物画这一个类别就可鉴赏许久。比如打开陆曜《六逸图》卷,试试放大放大再放大!

唐陆曜六逸图卷(局部)

在故宫博物院查看高清大图,睫毛眉毛发丝真的是根根可见!

只是不出所料,头发梳太紧果然影响发际线呐……

参考文献:[1] 陈思言. 性别、医疗与消费文化——明清时期梳篦的文化史[A].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中华医学会,2014:11.[2] 付超.清代宫廷生活中的梳具[J].收藏家,2013(12):11-15.[3] 刘宝建.清宫帝后组合梳具[J].紫禁城,2005(04):116-119.[4] 陆燕贞,张世芸,苑洪琪.悦目—后妃的美容与养颜[M].2018[5] 向斯.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M].2005审校 / 朱传荣责任编辑 / 盛馨艺实习编辑 /王玉洁来自:微故宫 《秋季护发,你需要这份宫廷养发指南》

如果觉得《秋季护发(你需要这份宫廷养发指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