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健康饮茶还有哪些不能踩的“坑”

2023-06-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最近最火的就是于丹老师讲茶的视频了。那么,于老师的视频的完整主题是《一年四季该怎么喝茶》,其要义是教大家如何饮茶养生。

饮茶养生。

本来是挺好一个话题,可惜因为某不可知的原因,导致多处有关绿茶、乌龙茶的经典“口误”,让很多资深茶友们听得直犯尴尬症。

到底该喝什么茶呢?反而没在意,完全被喧宾夺主了。

根据茶百科多年行走茶区的见闻,因四时而择茶饮,其实在源头茶区并没有很流行。

越核心的茶产区,一般反而最常见到“一茶喝四季”的现象,比如江浙的绿茶,云南的生普,福鼎的白茶等等。

再比如,在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广西六堡镇,当地农家每日暖壶里都少不了闷泡的老茶婆。

而你若有机会来到北方的小江南——河南信阳,茶桌的C位,就要非信阳毛尖茶莫属了。

如此说,并非是要唱唱反调,或表示对“饮茶因时而异”观点的怀疑。

相反,不论是因时而异、还是因人而异的健康饮茶观念,都可作为近年来茶叶走出故土的小圈子、进入了更广阔世界的有力证据。

喝茶的人更多了,也不再只是局限于产茶的区域,而是各个地方的都有。

爱喝茶的人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同的茶类、多样化的茶品,琳琅满目。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足够丰富了,自然会催生出更高的需求。

比如食品安全,又比如,健康饮茶。

关于四季应该如何喝茶这个问题,坊间流传的说法不少。

比如“春饮花茶夏饮绿,秋饮乌龙冬饮红”,或者,像于老师提倡的——春、夏喝绿茶,秋天喝乌龙茶,冬天应喝红茶、熟普茶,等等。

无论细节如何,总纲领无非都是考虑季节、茶叶特性上的相宜、互补。

不过,喝茶如今作为一件极具私人化、主观化、差异化的行为,本意应该是愉悦、开心和舒服、解渴,是那个“1”,而如何喝更健康更科学,则是后面的那些“0”。

如果颠而倒之,那就不是茶,是药了。

注重饮茶健康,没有问题,但注意力不能放错了地方。

相比苦苦纠结于“到底今日应喝什么茶、明天该喝哪类茶”这种无解之谜,你更应避免的,其实是下面这些常见的饮茶“误区”。

它们,才是健康饮茶路上,最不应该踩的“坑”:

※ 饮茶过浓。

过多投茶量泡出的浓酽茶汤,一方面往往有着过高浓度的茶多酚、咖啡碱,对胃粘膜和神经有很大刺激。

另一方面,味觉的阈值常常是越来越高的。

吃惯了浓油赤酱,清鲜甘爽就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换言之,丰富多彩的好茶味,只能品出一二的悲伤谁能懂呢?

※ 饮茶过量

茶,是健康的饮料,但喝茶,并非多多益善。

根据人体对茶叶中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合理需求,兼顾人体对水分的需求,一般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泡饮干茶量不超过15g-20g为宜,用水总量可控制在400-1500ml。

具体还应考虑饮茶人的年龄、饮茶习惯、生活环境、身体状况等因素。

※ 茶水温度过高

医学家实验证明,过烫的饮料对咽喉、食道有刺激作用,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咽喉和食道损伤,甚至引发咽喉癌和食道癌。

健康饮茶,更提倡热饮、温饮,尽量避免烫饮和冷饮。

用沸水冲泡出的茶汤,通常达90℃左右,一般60℃以上的都会有烫嘴的感觉,可待茶汤稍冷至40℃左右饮用为宜。

※ 空腹饮茶

想必不少茶友都有过“茶不醉人人自醉”的体验。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

若发生“茶醉”,可口含糖果或喝些糖水缓解。

※ 饭前、后大量饮茶

避免影响消化,饭前、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

※ 保温杯久泡

坑一,在于茶、汤久不分离,损失部分营养成分,而且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导致茶味苦涩。

坑二,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损失茶香,严重影响茶叶风味。

保温杯里泡枸杞是可以的,泡茶,还是用陶瓷、玻璃、紫砂等材质的器具为好。

(将泡好的茶水倒入保温杯内饮用除外)。

※ 用茶水服药

服药,一般用温开水送服为好,其余遵医嘱,不要图方便用茶水。

因为茶可能会与某些药物起化学反应,降低药效,甚至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物质。

※ 浓茶解醉酒

浓茶的坏处前文已有说明,醉酒后喝浓茶只会加重心脏负担。

※ 茶垢不清

使用后的茶具,及时清理茶垢,用水清洗干净。

如果觉得《健康饮茶还有哪些不能踩的“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