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阅读教学对话是一个多重主体性的对话活动(可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导语:阅读教学对话是一个多重主体性的对话活动,这就涉及到主体间的合作。合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不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是学生走向社会、学会生存的必备素养。在传统阅读教学中,“由于过分重视终极性评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结成的学习共同体,其潜在的动力与可能性在无形之中被扼杀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是一种立体交叉式的教学,它强调师生、生生等多重主体的合作互助。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次区分了“言语”和“语言”,他认为个人的说话行为是言语;社会群体掌握的话语意义是语言。这种观点用到当前我国语文教学当中可以解释为“我们是通过社会群体创作出的言语作品,来提高学生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感和语理训练是建构学生个人言语能力的两条途径。

语感是一种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判断言语正误的直觉能力;语理是在语感的基础上探究汉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形成对汉语言文字的理性认识。语感和语理的获得都需要学生自主地思考、学习和概括,不能由教师硬性灌输,只有这样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言语能力。

有了语感和语理作为基础,学生才能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体系。通过建构言语经验体系,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进行准确、得体地交流与表达,将自己的语言文字置于不同的交际语境与历史情境中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是言语建构的最终目的。

学生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语境和历史情境恰当地运用语言,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要求教师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积累言语经验,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到的两种思维能力分别是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课中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文学意象的捕捉、文学形象的感受和联想想象能力,这种能力对阅读和写作都非常重要;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语言材料的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指对语言材料有判断正误的能力。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语言运用活动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不拘泥于事实的逻辑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能力的获得虽然通过不同的路径,但它们也不是全然分开的,例如,“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的阅读部分虽然主要侧重的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它也是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对文学形象的概括就需要正确的语言规律。

由此可见,这两种能力是在综合学习中获得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也包括思维品质的提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的课程目标第6条提出“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思维能力的提升会带动思维品质的提升,二者是同生同构的关系。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不仅伴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语言运用活动的开展,努力帮助学生建立优质的母语语感,形成对汉语言文字的理性认识。

3、审美鉴赏与创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首先表现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上,汉字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要把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贯穿到底。其次是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上,学生不仅要能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还能鉴赏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的鉴赏,还是对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鉴赏都需要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对本民族当代文化的关注、参与;对外来文化的吸纳、理解、包容。在我国漫长的民族历史长河中凝结了大量的文化瑰宝,其中母语文化是最根本的,对母语的学习就是保护、传承、弘扬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更是规定要设置一定比例的能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课文篇目。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书面语言,文言文作品中有很多经典篇目,如《劝学》、《师说》等。

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科目应该抛弃带有糟粕的传统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适当地编入语文教材中,让学生在阅读优秀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语文学习要兼具传统性和时代性。

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应关注本民族的当代先进文化,但是当今的社会文化鱼龙混杂,教会学生辨识低俗文化和优秀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他们摒弃社会上的不良文化,利用优秀文化和高尚文化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审视当代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使他们自觉地推动当代文化的发展与前进。

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导致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能力。学生过分地迷信教师、教参上的答案,长此以往思维被禁锢在了狭小的空间范围内,不能自由广阔地思考,思维方式也呈现出直线式,这严重阻碍了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然而对话式的阅读教学强调通过对话激发学生无限的思考力。学生是有着无穷创造潜力的群体,当与文本对话时,教师要鼓励他们有多元化的合理解读;当与教师对话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文本。

当与同学对话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展开思考、探究其是否存在合理性,总之阅读教学对话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主张学生对问题能够思考出不唯一的答案。

例如有教师在教学《藤野先生》时,让学生选择从多角度体会藤野先生的外貌特点,这就是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直觉思维;在教学《散步》时,让学生说说令他们感动的句子;教学《红烛》时,让学生谈谈最令他们内心感到震撼的句子。

结语:当学生以后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想到要以合作互助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在矛盾冲突中对抗。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话的意识、合作的态度。在合作性的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合作对象,还是合作活动的组织者和点拨者。

如果觉得《阅读教学对话是一个多重主体性的对话活动(可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